杜乐勋的父亲林春蔚由浙江医专毕业,在出诊治病时,他为了抢救肺结核病人而被感染,无药救治身亡,当时的杜乐勋仅仅两岁。到杜乐勋8岁的时候,母亲改嫁给了新任的青田县长。“新县长上任,给旧县长建个坟也是理所当然的”,借此机会,家人们准备为外租父重新建坟,了却一桩心事。
当时,要入杜家祠堂举行葬礼,必须要有孝子贤孙,孝子有杜乐勋的小舅舅在家,而贤孙之位却空缺了,于是长辈们商量着让杜乐勋改姓了杜,做了杜家的贤孙,终于安葬了外祖父。“我当时拿着哭丧棒,别着白带子,一路走,走了很长的路。”
杜乐勋回忆,他与外祖父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外祖父对他的影响却很大,因为他留下了一间书房,是他儿时“最大的宝藏”。在外祖父典藏丰富的书房里,杜乐勋得以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最让幼年杜乐勋喜欢的是精妙绝伦的西洋书,有日文的、法文的,不一而足。从未识字时起,杜乐勋就对书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情有独钟,并在心里埋下了“好读书”的种子。大量的阅读让杜乐勋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这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终“把学习看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
杜乐勋从小生活在北山村,除了读书以外,田间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参加抗日战争,幼年杜乐勋常常是晚上由外婆带,白天跟着大姨夫去种田。每天放牛、放羊、采野果、抓螃蟹……对自然的贴近让杜乐勋对家乡的记忆不曾褪色。到了农闲的时候,大姨夫就会带着杜乐勋和大表哥,一起放牛羊、讲故事。“是他告诉我怎么做人,告诉我要像外公学习,像舅舅学习,给我讲其他人是怎么成功的。我的心里就有了方向。”说起这些,杜乐勋的脸上露出回忆的喜悦,他说,大姨夫可能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小标题:“七山两水一分田”的故乡
杜乐勋的故乡在青田,那个地方历代人才辈出,宋有宰相汤思退,明有开国元勋刘基,清有经学大师端木国瑚,近现代则有前国民党“副总裁”陈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等。在商界,全球最大内存模块制造商Kingston (金士顿)创始人杜纪川,也是祖籍青田,而这位杜纪川不是别人,正是杜乐勋先生的侄子。
杜乐勋对青田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敢闯敢干,因为青田这个地方“七山两水一分田”,田地面积严重不足,靠农耕收来的粮食养不活青田人,环境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想尽办法出去谋生。
青田人的手艺很巧,他们发现用青田当地盛产的滑石可以雕刻猴子、雕刻图章,因而创造出许多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雕”。青田石雕被誉为“在石头上绣花”,一个小手指大小的石头,就可以刻好几只猴子。后来,青田人带着这些石雕背井离乡,坐着几个月的轮船,经过地中海,到达法兰西。“法兰西人爱好艺术,看着我们的小猴子很感兴趣,他们问多少钱,我们的人不会说,就伸出一根手指头,于是他们就给1个法郎。一块小石头就能卖1个法郎!这些人慢慢在那边就都发财了,现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地方都有青田人。”
青田是一个侨乡,青田人家家都有海外关系。“我有一次去荷兰开会,到那边找了一家又一家宾馆都没有床。后来我们找到一家中国人开的旅馆,他们也没有床,但是那个女老板的口音我听出是青田口音,我就说你是青田人,她很激动说你也是青田人?我们用青田话哇啦哇啦一说,房子就有了!”杜先生大笑道。
青田人极聪明,凭借手艺和头脑,在国内国外做得有声有色。到后来,青田的政府也开始利用这些资源,总结青田的历史,讲述青田的人物,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青田闯天下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
小标题:16岁的军区会计
1950年抗美援朝之战爆发,次年,杜乐勋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的杜乐勋年仅16岁。
当时军校报名必须是17周岁,杜乐勋是16周岁,报名处说啥也不让通过。
“我就跟招生的解放军磨,我说要当兵,你看我个头够,刚刚那个来报名的,个头还没我大呢,他就是岁数比我大。这时《文汇报》有个记者见了很高兴,就来采访我,问我明年再来报名不行吗。我说我今年初中毕业,下个月就要报考高中,那时候高中不容易考,我要是考上高中了,还能去当兵吗,一是学校不同意,二是家里也不会同意。这个记者听了很有道理,就把我这个事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表扬我踊跃参军。后来因为我的大胆建言,有人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现在招生年龄是17岁,正是高中一年级,在读高中的学生一般不会再报军校,军校招上来的大都是留级的,或者念书晚的,这样对招生质量就有影响。这个意见最终被采纳了,招生的人来找我说,16岁的小伙子,你可以报名了!”
“刚当兵的时候,也是做军事训练,有三个月的集训,训练我们‘200米硬功夫’,有匍匐前进、爬高、跳障碍等等,另外还有投弹、射击、长途急行军,我们背上所有东西,从通县一直徒步到大厂县。”三个月的军训九个月的业务培训学习了部队财务(相当于中专水平)后,杜乐勋被分配在东北军区吉林军事部任职,在吉林市后勤部做财务会计。当时吉林军事部编制没有多少人,所以什么都得干。杜乐勋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单人独骑“当镖客”押运整麻袋现金的经历。
当时杜乐勋奉命给路过吉林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发放现金生活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一个战役下来,就要往国内派出“团架子”,所谓团架子是指有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司务长,就是没有兵。一个月后,这个团架子带领新兵到达吉林,先经过军事训练以适应北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然后再开拔去朝鲜。杜乐勋的任务就是给这个团发饷。当时军委按《部队实力》给军事部财务处直接拨款,杜乐勋要及时去银行党委落实现金额度,然后按照电话约定的时间雇车用麻袋运现金,再给志愿军发工资、发津贴。“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运钞车、有武装警察,那时候只有我自己。也没有汽车,就雇一个三轮车,三轮车在前面走,我全副武装、腰别手枪在后面蹬着自行车看着。战争十分残酷,我不知道自己运了多少麻袋,金额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