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认为卫生改革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收费价格制度不合理,没有正确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计划经济学语言,就是没有正确利用价值规律。用市场经济学语言,就是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越位,就是说政府发改委没有按照价值规律制定收费价格,而是按照长官意志乱点鸳鸯谱;市场机制的作用缺位,不到位。葛延风和他的伙伴说医改市场化了,我认为,在医疗收费价格的制度上,市场机制基本上就没有起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试问发改委:“新项目新价格”“老项目老价格”符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吗?在90年代各行各业都涨价的时候,发改委就不许医院调整收费价格符合市场规律吗?发改委在制定医疗收费价格时以实际平均成本为依据,而不是以先进成本即边际成本为依据符合市场规律吗?明明知道后付制项目收费方式鼓励诱导消费,明明知道预付制病种收费方式鼓励合理收费和降低成本,为什么还保护后付制把预付制单病种收费污篾为“不正当竞争”?
八
我国的人口收入、教育分布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否也需要多元化的医疗体制与之适应?你认为符合我国的国情的模式应是什么样的?对于城乡流动人口、农民工群体,应制定何种合理制度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杜乐勋答:医疗服务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医疗服务;保险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承担兜底的责任,为了避免消费者道德危害和提供者诱导消费,政府对基本医疗不宜完全免费,需要适当收费,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赤贫者,可以采取医疗救助方法;保险医疗服务由雇主和员工缴纳;特需医疗服务由居民个人负担。与此相适应,在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建立三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非营利医疗机构主要提供保险医疗服务;经营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一般不得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公益性医疗机构必须承担规定数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才能取得免税资格;经营性医疗机构可以不承担规定数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但是,不论是否分红均需按章缴纳各种税收。原公立医院中有的医院不承担规定数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而且希望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可以改成经营性国有医院。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所以,公立医院和其他国有医院均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形式。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公立医疗机构也采取同样方法改制,称为公私合伙医疗机构。
九
9月20日,卫生部透露,我国未来医改的方向是,基层的小病治疗由政府免费提供,一般的大病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重大疾病的治疗则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对于这种方案,请您评价其优点、缺点。可行度怎样?北师大教授顾昕认为,通过扩展现有的医疗保险模式,很小成本就可实现全民医保。您怎么看?
杜乐勋答:小病大病和特大疾病是一个不科学的老百姓大实话。科学的提法是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和灾难性疾病医疗救治。政府承担基本医疗的兜底责任;富人发生灾难性疾病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分担风险;缺乏支付能力的穷人发生灾难性疾病要依靠政府建立的特困医疗救助经费解决。使用政府特困医疗救助经费需要提出申请,经过医疗机构审核同意报有关机构批准执行。但是政府特困医疗救助经费有限,需要按照先来后到顺序排队。要防止干部走后门搞特殊化。政府承担的基本医疗是指在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下,对没有条件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提供的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医疗服务。
十
从医学分类角度分析,小病、一般大病、重大疾病的界限并不明显。比如由于并发症的存在,感冒也许正是肺炎的前兆。那么,此种医改方案的可行性怎样?在推行中是否存在障碍,执行难度有多大?
杜乐勋答:在各地政府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基本医疗服务要开列目录清单。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基本手术目录;基本检查目录;基本治疗目录。超过这些条件的,就需要提出申请。参加排队序列。灾难性疾病是经济学概念。是指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支出的%达到一定程度时,家庭会因病致贫了。这时候就需要提供医疗救助了,但是否可能提供医疗救助,还要看政府支付能力。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都有一个指标叫做“排队率”。比如说,实际接受肾透析的排队居民占应该接受肾透析的排队居民的百分比。现在的OECD国家里,一些国家这个排队率过高,百姓很不满意。这里肯定会有腐败现象。可能也是受政府支付能力的限制。比如印度,他们政府承担的卫生总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和我国差不多,也就是百分之十几,他们的卫生总费用还没有我国多,他们也叫全民医疗,我估计他们的排队率一定很高。有支付能力的就自己去投保商业保险了;没有支付能力的,排不到自己的号码,只好等死了。印度卫生总费用的80%是个人家庭自己支付的,我国卫生总费用个人家庭自己支付的部分大约不及56%。
印度的免费医疗体系果真如此精彩吗?据某网友披露:印度政府2005-2006年度用于农村公共健康事业的总资金投入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这个数据,就是印度政府近年来用于全民卫生事业的投入,每年不超过人均25元人民币。这是个啥概念?中国政府试点并将在2008年在全国全面推广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中央、地方、农民本人共同出资参合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都已经达到了每年人均30元人民币的水平,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还有超过50元人民币的。而这种规模也仅仅能够解决参合农民治个头疼脑热的小病,一遇大病,参合农民就只得望“合”兴叹了!在印度,仅凭政府每年人均25元人民币的卫生事业投入,就能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而又功能完善的全民免费医疗大餐,难道印度的医生都是可以大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连如此浅显的直观数字都不顾就开始叹服印度这个徒有虚名的“免费医疗体系”,岂不是忽悠人吗?事实上,正是这种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又打肿脸充胖子搞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的做法,导致了印度的医疗体系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免费”二字更多是流于形式。据早前《世界新闻报》的一篇文章《印度是如何让10亿多人看病不要钱的》披露,印度名义上确实施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体系,但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政府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印度的这些“免费”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的现象。由于医院是免费的,印度人中间珍惜公共卫生资源的也不多,浪费公共卫生资源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产妇居然可以住院达两个多月之久,原因就在于虽然医疗质量不高,但所有费用得有政府埋单!医院免费没有收益,还导致了一方面医院病人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医生待遇却不高,因此医生“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骂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面对这种情形,印度公立医院的医生多是将公立医院当成积累临床经验的暂时处所,一俟本事高强翅膀硬了,便跳槽到医疗条件和收入待遇优越的私立医院。正是由于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条件太差,弊端丛生,景况稍好的印度人都不愿去“享受”政府的这番“为民服务”的“美意”,而情愿自己多花点钱到私立收费医院购买真正如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