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统筹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调整培训招收结构,加大全科医生的招收比例和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补充认证,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国家试点对接。到2030年,实现全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覆盖。
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优化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式,创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探索符合基层卫生计生技术人员需求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支持医学高等院校增设儿科、护理、助产、康复等专业。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强化乡村医生在职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严格乡村医生准入。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卫生计生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积极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县、乡人才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县域人才统筹管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第二节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医学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医学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各类医学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格局。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活力。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研究制定与培训制度有效衔接的人才使用制度,逐步推进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作为医疗机构招聘年轻医生的必备条件。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充分运用国家和我省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及集聚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改进人才薪酬制度,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允许医学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促进医学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健全评审体系、优化评审条件、完善评审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对接国际通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价标准。不将论文、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突出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对部分紧缺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创造性和带动引领作用。
第十八章健康科技创新行动
第一节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适合龙江地域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学前沿和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方向,加强以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要载体的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在原始创新、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临床医学、药理学、中药学、生物信息学、食品营养等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产出国际一流成果。面向国家战略产业技术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建设生物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争取建成若干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整合资源,完善布局,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医药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建立更好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科研基地、生物安全、技术评估、医学研究标准与规范、医学伦理与科研诚信、知识产权等保障机制,加强科卫协同、军民融合、省部合作,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的研究水平。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与国家级资源数据库对接,建立健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绩效考核和管理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医学科技资源缺乏整体布局、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更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推动卫生计生评估和推广,探索以基层需要为导向的适宜卫生技术研发、筛选、推广模式。加强在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领域推广助产、康复、儿童常见病诊治等安全、有效、适宜的新技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