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治研究平台;(2)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研究平台;(3)老年性疾病防治研究平台;(4)儿科疾病的研究平台;(5)眼、耳鼻咽喉学研究平台;(6)创伤骨科研究平台;(7)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诊治研究平台;(8)食品安全研究平台;(9)中医、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治和康复的研究平台;(10)卫生管理研究平台;(11)重大疾病研究的成果转化平台。
(三)广泛面向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
充分发挥医学科研院所和基层卫生队伍的共同作用,加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推出效果好、成本低和居民接受的卫生适宜技术。制定政策支持卫生适宜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探索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新途径和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卫生适宜技术优先向农村地区推广。
二、调动卫生队伍积极性
(一)完善卫生人才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卫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学的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卫生人才评价的专家咨询制度。制定分类分层的卫生人才评价办法和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卫生岗位聘用管理办法。完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事业激励、感情激励相结合的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安心岗位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队伍的积极性。
(二)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挖掘首都地区医疗卫生类院校和科研院所潜力,建设适应首都卫生事业发展的由高等大专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和成人电大等组成的医疗卫生专业学历教育体系,逐步扩大我市医疗卫生专业学历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培养规模。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积极筹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构建终身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探索以健康需求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统筹考虑医学生的利益需求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2年及以后拟在本市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应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大力加强护士、全科医生、乡村执业医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和基层适用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市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十、百、千”工程,即培养10名社区卫生首席专家,100名社区卫生学科带头人,1000名社区卫生业务骨干。大力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培训力度,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村卫生室在职在岗人员每年培训一次。
专栏5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1)首都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3)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4)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5)专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工程;(6)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7)首都卫生青年人才开发工程;(8)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三)推进卫生人才制度改革
制订卫生人才配置规划。完善并实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加大卫生高层次人才和适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实施首都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促进各类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在服务、科研、教学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用人才引进办法,建立基层卫生人员薪酬动态增长机制,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积极培育和依法管理卫生人才市场,通过项目聘用、任务聘用、人才租赁、多地点执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
(一)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
统一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和信息采集,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功能。整合北京地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医疗保险等卫生信息资源,2015年前构建完成满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升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医疗、医疗保障、药品保障、综合卫生管理等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卫生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二)加强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
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器械、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设好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重点完成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级电子病历协同共享平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卫生电子认证服务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等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
专栏6 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网络、两个基础、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六大应用”。
一个网络:依靠市政务外网、社区社保网和互联网,建立健全连接市、区(县)卫生相关行政部门、市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联结;
两个基础:完善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两级平台:建立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平台;
三个基础数据库:建立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六大应用:建立健全居民自助健康管理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四、健全医药卫生法规制度
(一)完善医药卫生法规
加大医药卫生法规制度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领域法规制度。深入研究、详细论证,扎实推进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加强调研、适应发展,积极推动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规定、北京市中医发展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等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修订工作。
(二)加强卫生法规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