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9)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9)

发布:2016-03-06 14: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加强城市片区整体风貌的规划引导和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强化重要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构建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层次城市景观体系。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

  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加强城市片区整体风貌的规划引导和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强化重要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构建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层次城市景观体系。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扩建一批城市公园游园,提高园林绿化管养质量。坚持以精细化、人性化、长效化为目标,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实施标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出新整治,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路权平等、绿色出行、公交优先,强化“交通引导开发”模式的带动作用,更好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实施小城镇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推进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能力。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和污水处理,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市域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推进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开展农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和达标改造建设,引导优质教育和文体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实施“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行动,着力体现南京特色、彰显南京品牌。

  (五)推进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实行区域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和运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生态保护制度,持续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方位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依法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推进环保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完善环保执法体制机制,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健全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以“社会文明程度高”提升发展境界

  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新南京的“社会文明程度高”,高在社会崇尚文明、高在社会公平正义、高在社会诚实守信、高在社会平安稳定,把南京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一)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突出思想引领、全民参与、融合发展,保护和传承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创造和发展南京特色现代文化,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增强文化引领力、凝聚力、竞争力、感召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新时代精神中汲取营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弘扬志愿精神,不断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南京特色文艺品牌建设,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事业。推进社科强市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文社科研究与智库服务基地。实施国家文化名家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大专院校、企业事业单位文化资源为基层服务、向社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文化设施,实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依法促进全民阅读,打造省级书香城市。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文化产业功能区,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出版印刷、广告会展等重点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制造全方位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鼓励专家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文物保护由单体保护展示向整体保护、合理利用转变。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近现代建筑群和重要工业遗产保护、整治和管理,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乡村特色保护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博场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批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区建设。系统发掘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统筹整合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文化传扬工程。健全文物保护执法体系。加强文化遗产解读工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促进文化创新创造、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化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完成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任务,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工作机制。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实施南京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培育一批文化出口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打造一批城市文化交流品牌。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升新媒体格局下的价值引领力。

  (二)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