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

发布:2016-03-06 14: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进一步强化政府创新服务职能。协同推进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管理和金融等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不断总结提升和复制推广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着力促进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

  进一步强化政府创新服务职能。协同推进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管理和金融等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不断总结提升和复制推广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着力促进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相对接,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集中支持事关产业发展的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护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二)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南京作为省会及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适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落实和创新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举措,积极培育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养老等领域的消费增长点,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促进流通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投资结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落实国家和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巩固传统市场优势,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一般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出口比重。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中医药等服务贸易,促进外贸持续稳定增长。

  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自主品牌建设水平,增强有效供给能力。

  (三)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完善差别化、针对性的企业培育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

  提升服务型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坚持把软件与信息服务作为第一优先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提升“中国软件名城”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文化创意、品牌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国际化、高端化的总部经济基地。着力提升高端金融要素的集聚度,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方向,加快发展法律服务、评估检测、会计审计、广告咨询等服务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积极发展智能、便利、绿色、安全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加快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制定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产品质量攻关实施计划,突破一批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核心关键技术。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顺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势,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自动识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加大智能装备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完善“网+云+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扩大智能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着力构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

  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促进石化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汽车产业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机械装备产业向智能制造装备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整合园区载体资源,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继续推进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梅山地区、大厂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等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集聚带。

  (四)大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条件变化,实现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拓展。

  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依托南京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前景好、容量大、效益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