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小摩擦缘何引发大冲突?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小摩擦缘何引发大冲突?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发布:2017-01-06 15:11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小摩擦缘何引发大冲突?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摩擦 缘何 心理专家

小摩擦缘何引发大冲突?

心理专家:心理有问题不应讳疾忌医

日前,礼县老师因为情绪失控殴打学生被停职,山东德州“路怒”司机当街砍人。看过这两起案例,不少人会说其实都是点小事引起的,如果当时大家都冷静点不就没事了。那么案件仅仅是因为当时大家情绪激动才会发生的吗?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位心理专家,他们告诉记者,无法正视心理问题,发现问题之后的讳疾忌医,不懂得寻找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才是造成这些小事变成大事的主因。

  现象

  心态让小摩擦变大冲突

不久前,市民林先生因为办公室开门还是关门的问题和同事发生了争吵,进而大打出手。最后同事因为受伤住院,而林先生不但要负责受伤同事的医药费,还要接受单位的处分。“我真的好后悔,就那么点小事,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呢?”林先生现在后悔万分。

为什么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些看起来根本不起眼的小摩擦而引起后果相当严重的大冲突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威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人太过于好面子,根本就不知道与不认识的人发生冲突之后如何采用和平的、善意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解决。往往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而对方也是这种反应,双方各不相让,继而事件就会从小问题变成了大冲突。”赵威表示。

最近频频见诸报端的“路怒”现象,不少人认为是司机的个人修养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赵威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出问题的情况,他说,所谓“怒路症”,真正的原因是感到对环境失去控制的心理感觉。随着机动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各个城市交通拥堵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很多人都必然要面临想向左而不能,想向右也不能,想转弯时也无法做到的窘境。此时人们难免会感到对环境失去控制,进而体验到很大的挫折感和无能感,这两种感觉会瞬间激发心理上的退行,进而衍生出暴怒的情绪。此外,当汽车关闭车门和车窗后,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密闭空间,里面的人可以看见和听见外面,而外面的人却并不容易看到里面。也就是说,在驾驶汽车时,人们心里有一种自我暗示:没有人知道我是谁,那么我做了什么也不会被公开。这种客观上身份的隐匿性,会导致人们驾驶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做出一些平时不太会做的行为,比如乱扔垃圾、乱骂人、乱鸣笛等。

  医生

  存误解不愿去专科就诊

在不少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等,经常可以听到患者的这种描述,“我头非常疼”,“我总是心慌”,“我肠胃不舒服”,然而经过各种仪器检查,却查不出器官出了什么问题。事实上,这些患者的躯体症状大多都是由于抑郁、焦虑问题引起的,应该去医院的精神科或是心理科就诊,方婷告诉记者。

据她介绍,抑郁、焦虑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各种躯体不舒服,如头疼、记忆力不好、失眠、心慌,甚至腹气、胃肠不适。但是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这类心理疾病的认识,往往会到其他科室反反复复做各种检查,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值得警惕的是,尽管如今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了点问题,却少有人肯去就医。

为什么明知道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却不去专门的机构解决问题?赵威认为,造成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不去看精神科、心理科,除了公众对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不了解之外,还同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可程度有关,很多人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在他们眼里,那些大街上疯疯傻傻的人才应该去看精神科,种种明显的偏见和歧视令很多人对看精神科疾病有强烈的羞耻感。

方婷告诉记者,据统计,我市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中,大概有90%以上首先选择到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室就诊,第一次就去看精神科的比例不到5%。而在这5%的人中,还有90%以上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不少年龄稍大的人,对心理疾病往往避而不谈,一旦别人说自己得了心理疾病,内心就会非常痛苦,认为自己得了精神病,这是非常羞耻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知道,即使心理真的有问题,也不敢到医院寻求帮助,这是对心理疾病的一种偏见。而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由于文化层次以及观念问题,相对更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卫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会比较重视,大多会选择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去专科医院就诊。”

“其实每个人不止是身体会生病,他的情绪和心理也会生病。而这种病与道德和思想是否健康没有任何关系。”赵威说。日前我省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类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问题也专门出台了《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草案)》。

  观象察

  现代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用心观察一下我们身边,其实有不少人都生活在种种问题之中。他们有的人为了工作中发生的事情烦恼不已,有的则是为了家庭或者个人情感问题郁郁寡欢。这些问题看起来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却让大多数人烦恼不已,甚至因为无法解决从而出现吃不好、睡不香,整日精神不振、情绪不佳。不少人更是出现了孤僻、封闭、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方婷告诉记者,虽然上述情绪、行为表现不能直接和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划上等号,但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已经是一种警示,预示着有着此种状况的人很容易遭受情绪上的困扰,并且本身缺乏或者抵制情绪调节,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心理疾病。

方婷和自己的一些同行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做过一个1000多人的心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自己“很开心,没有什么烦心事”的人只有12.7%,而有八成以上的人觉得自己有不小的心理压力。“家庭情感问题”是对人造成困扰最多的一项,占31.8%,主要出现在中青年群体之中;“人际关系问题”排在第二位,占23.5%,主要出现在上班族中;“事业发展”和“经济问题”则占17.0%,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出现这种困扰较多;排在最后的是“孤独没有依靠”和“身体疾病”,占15%,这种忧虑主要是老年人。对此,方婷告诉记者,情感问题之所以高居榜首,主要是因为在社会转型中,新旧价值观尚未完成交替,这在婚恋观上表现尤为明显,很多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会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则更可能是源于金钱观与利益观不断渗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权力已经成为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建议

  市民应正确认识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