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子宫 > >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发布:2021-08-03 19:3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最近,知妹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60岁的徐州李大妈跳广场舞时,掉出“一块肉”,医生竟说是子宫。(来源:澎湃新闻) 听上去像是个耸人听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最近,知妹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60岁的徐州李大妈跳广场舞时,掉出“一块肉”,医生竟说是子宫。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澎湃新闻)
听上去像是个耸人听闻的假新闻,但实际上,子宫确实能“掉出”体外,这在临床上叫“子宫脱垂”,属于盆腔器官脱垂的一种。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https://www.mayoclinic.org)
甚至它还相当地常见,我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提示:
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膀胱、尿道、直肠、小肠)膨出或脱垂、阴道脱垂,约占成年女性的9.6%[1]。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图片来源:laurajawad.com)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跳广场舞等活动会让腹腔压力增高,导致症状出现,但真正病因其实是盆腔脏器相关的支撑结构减弱。
正常情况下,子宫位于盆腔底部、阴道上方,上有子宫的几条韧带牵拉悬挂,下有盆底肌肉支撑。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盆底肌,图片来源:Continence Foundation of Australia)
当韧带松弛,盆底肌肉受损或变薄弱时,子宫就会失去牵拉和支撑的力量,脱离原来的位置,就跟裤腰带的橡皮筋失去弹性一样,腰带松了,裤子就容易往下掉。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kjkhospital)
而导致韧带和盆底肌松弛、损伤的“元凶”,主要有6个[2]:
1)妊娠和分娩:产次越多,发病风险越高。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怀孕会增加盆底肌的压力,来源:NHS)
尤其是经过产钳助产的阴道难产,由于盆腔的韧带和肌肉受到过度牵拉甚至撕裂,力量减弱,会兜不住器官;剖宫产术也不能完全预防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1]。
2)产后恢复不好:产后过早进行体力劳动,也会影响盆底组织的康复,导致脱垂更容易发生。
3)绝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变薄、松弛,不能支撑子宫和泌尿系统,从而导致子宫容易脱出。
4)长期腹压增加:比如慢性咳嗽、便秘、腹型肥胖(腰围大于臀围的苹果体型)、长期提重物、产后使用束腹带(束腰带)等。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网络)
5)医源性因素造成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如子宫切除术、耻骨后尿道切开等治疗性的手术。
6)导致肌肉薄弱的结缔组织病或先天发育异常[3]。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轻度的脱垂通常没有任何症状。
较严重者能感觉到阴道口有“肉块”掉出,并有不同程度的下坠感、腰酸腰疼,久站、劳累后或咳嗽时症状明显,还可能伴有漏尿、排尿困难、便秘、性交不适等,卧床休息后“肉块”可能会自己“缩进去”[1,2]。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参考文献[4])
严重者即便是休息后,脱垂的器官也“缩”不回去,暴露在外的宫颈、阴道粘膜长期与衣裤摩擦,可能导致白带增多,局部出现溃疡、出血等[1,2]。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子宫脱垂根据不同的等级,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加强盆底肌肉锻炼、盆底治疗、放置子宫托等,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选择手术,医生会综合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选择。
但更重要的还是预防,女性可以从这7点入手:
1.肥胖的女性适当减重。
2.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
3.生育后尽早进行盆底康复锻炼(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凯格尔运动等)。

子宫竟然会“掉”出来?每个女生都应预防

(来源:daydaynews)
4.生育后避免:①重体力活动;②产后过早参与负重健身、打球等中高强度的运动锻炼;③长时间抱孩子、提水桶等重物;④长时间洗衣拖地等增加腹腔内压力的家务。
5.难产分娩的女性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6.更年期导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以去更年期门诊或妇科内分泌门诊,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低剂量的雌激素。
7.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出现漏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从前的条件没有这么好,许多女性产后很难好好恢复,加上她们可能多次分娩,到中老年时子宫脱垂相对常见。
但由于部位特殊、难以启齿,她们往往会默默忍着,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在这里知妹也希望大家能关心一下家里的外婆、奶奶、妈妈、女儿等是否有这个问题。
审稿专家:康翔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5):300-306. DOI:10.3760/cma.j.cn112141-20200106-00016.
[2]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Rebecca G Rogers, MDTola B Fashokun, MD, FACOG,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women: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updated: Feb 11, 2020)
[4]Haylen, Bernard & Maher, Christopher & Barber, Matthew & Camargo, Sergio & Dandolu, Vani & Digesu, Alex & Goldman, Howard & Huser, Martin & Milani, Alfredo & Moran, Paul & Schaer, Gabriel & Withagen, M.I.J.. (2016). An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 (IUGA) /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Joint Report on the Terminology for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 27. 10.1002/nau.22922.
【主创团队】
作者:张四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