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庭财务状况的“亚健康”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次,我们从收支、资产、负债、保险、投资等5个方面,帮助大家梳理自己的理财状况,对症下药,摆脱财富亚健康。
你也处于“亚健康”吗?
所谓“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中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会感到特别的疲劳,同时生理的各类机能低下,精神状态不佳,生活动力不强。
身体上的亚健康成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前者如生活的环境不佳,恶劣的环境、噪音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后者则主要是个人的生活习惯问题,比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息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会处理负面情绪等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少有人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然而,在个人财务方面,其实也存在着“亚健康”的状态,这是否也会引起你的重视呢?
家庭财富五大“亚健康”
今年初,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家庭财富快速增长,家庭户均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0.7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9%,预计2018年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元。
不过,相对于家庭财富规模的快速增长、财富总值的世界领先地位,城市家庭财富管理则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财富健康指数调查中,38.1%的参与者得分在60分以下,处于“不健康”状态;28.4%的参与者处于“亚健康”状态;仅有30%多的参与者财务状况为健康。
家庭财富管理的“亚健康”,主要有五大原因:
一是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较高,挤压了金融资产配置。数据显示,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超7成,吸收了家庭资产过多的流动性。
二是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损失,刚性兑付要求较强,同时又期望有较高的理财收益。
三是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
四是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
五是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偏低。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员拥有商业保险,且家庭更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投保,忽视对家庭顶梁柱的保障,如10-18岁的家庭成员参保率最高,其次为10岁以下的成员。
财富健康需要动态衡量
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候,偶尔一两个指标偏离正常值,并不一定是患上了重大疾病,可能是诊断有误,也可能是暂时性的失常。
需要注意的是,财富的“亚健康”也是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富的“体检”,并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计量指标,达到了就是健康,达不到就是不健康,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比如,中美家庭总资产结构的对比显示,中国家庭资产中房产的占比为77.7%,而美国家庭仅为34.6%,由此得出中国家庭资产结构有待改进的结论。实际上,这种对比得出的结论,对于个人理财并没有太大的指导价值。虽然固定资产的比例较高,确实会降低总体的流动性,缩小资产配置的空间,但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是房价太高,而不是理财的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不可能为了把房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降低到30%左右,而出售自己的住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让自己的金融资产飞速提升到房产价值的2倍。
固定资产占比,是一个静态的指标,而在理财中我们更需要动态地、灵活地去考虑问题。实际上,这个指标更适合有多套房产的人,除了自住的房产以外,还有投资性的房产——用后者去衡量固定资产的恰当比例,才有借鉴价值。由于我国的租金收益率偏低,因此,如果在你的资产结构中,投资性房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过高,或许的确应该考虑出售部分房产,同时为自己设计一个收益性、流动性更好的资产组合了。
而对于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而言,比起固定资产占比,更值得借鉴的一个指标其实是房贷月供占家庭月收入的比重,一般而言不应超过30%为好,这也是银行发放贷款时的主要考量。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家庭可能在买房过程中,动用了“首付贷”等一些高杠杆工具,月供金额甚至占到了月收入的80%左右,这种做法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风险很高,一旦出现失业、重疾等收入中断的情况,就会让家庭财富岌岌可危,家庭成员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健康理财需要对症下药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反观财富状况也是一样的道理,健康的财富状态都是一样的,而“亚健康”的财富状态却各有各的失衡和不当之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财务失衡的症结所在,找到主观上能改进的方面,从而对症下药。
收支比例失衡
过度消费、入不敷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2008年,美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而席卷全球,其中的缘由除了商业银行过度发行次级贷衍生品以外,也离不开美国人过度依赖信贷的消费习惯。在我国,情况则好得多,比起借贷,人们更偏爱储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消费至上”的观念也在一些年轻群体中盛行,不仅诞生了一批“卡奴”“吃土族”,甚至在大学生群体中还出现了“裸条”“套路贷”等惊人的金融怪相。
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降低攀比心理,学会制定预算,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固定资产比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