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发布:2016-12-09 10:2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虽然各种心理调适理论都无绝对正确一说,但拖延的本质就是一场和自我的战争。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视觉中国/图)

虽然各种心理调适理论都无绝对正确一说,但拖延的本质就是一场和自我的战争。那个新的自我一日不找到,就一日不能坦然面对世界,连带着身体也跟着倒霉。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随着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强大,“信息爆炸”这种词都已经不时髦了。拖延症才是宅男宅女经常发在博客里的牢骚。不要说你没有在电脑前走神过。我们都知道每天钉在办公桌前八小时是什么滋味,说从不开小差那不是超人就是哄人。习惯了在编文档的时候偷瞥一下今日头条新闻,或者做幻灯片的时候偷偷上一下QQ,然后这种无伤大雅的“小节”又在事后让人懊悔,觉得该干正事的时间都被荒废掉了。

可是没有自制力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当普通人都轻易染上一种习惯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不是自制力好不好的问题。于是有人说,这是海量信息轰炸导致的一种现代病,注意力缺失症。其主要表现就是容易走神,兴趣太发散,干什么都没法持续太长时间。你看他们从一个网页点到另一个网页,任由兴趣在浅薄的知识之间短暂停留,甚至连一篇完整的帖子都看不完,不是很典型的症状么?听见这消息的网虫们心里大石一松:呼!分心不是我的错,都是现代病惹的祸。

且慢且慢。心理学上确实有一种叫做注意力缺失症的疾病,但这个帽子可不能随便扣。如果你只是在快要向老板交差之前焦躁不安,拖拖拉拉,就是没法专心赶工——那么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没病。

什么是ADHD

注意力缺失症更完整的学名是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根据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标准,ADHD在七岁之前即表现出症状。大约每一百名儿童中有五名患病,其中约一半的人成年后仍有行为障碍。

这些患病的儿童中有一些的表现是让家长老师头痛的“多动症”,坐立不安,上窜下跳,滔滔不绝,故意打闹同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但除此之外,ADHD也会出现在安静的孩子身上。他们虽然不乱调笑,但却没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他们丢三落四,时常走神,不能跟随老师的引导,经常完不成作业。

这样的孩子只占所有儿童数量的百分之五,比例远不及怀疑自己注意力涣散的大人们。并不是每一个拖延症的大人都有一个多动症的童年的。注意力缺陷发生在如此早期的人生阶段,是有遗传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事实上,有四分之三的ADHD病例来自家族遗传,而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高达百分之五十。ADHD的病因和一系列基因的突变都有关,这些突变主要影响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大脑中的分泌和传播。多巴胺在大脑的许多功能中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紊乱了就有可能导致某些脑区不活跃或者过度活跃,引起行为的失常。化学物质的改变最终会引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有研究表明,多巴胺非正常分泌间接导致一个叫“基底神经节”的脑组织变小,继而导致对运动的抑制不足,患儿就一直处于亢奋的坐立不安的状态。

所以严格说来,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有遗传根源,有器质性病变。光是由于上网过多染上些不良习惯,还真算不上是病。但种种新的社会现象导致新的心理现象,让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理论也在与时俱进,诊断的标准有了一些灰色地带。比如当一个成年人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行为发生了改变,举止同被严格诊断的ADHD患者十分相似,即使他没有家族病史,是否也该考虑从疾病的角度加以治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得抛开器质性病变的思路,从大脑后天发展的功能机制寻找答案。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不是病,那是什么

仔细回想一下出现拖延和注意力涣散的情境,它往往来自于我们最“宅”的那段时间。宅的定义需要几大条件:

1.基本不出门;2.长时间采取坐卧姿态;3.睡眠不规律;4.以速食快餐或垃圾食品果腹;5.处于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或难以面对工作和他人的焦虑中。

这几条表面上看是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它们其实为一场化学反应准备好了充分条件。宅人的房门关上那一刻,拖延症就开始在各种反应因子的酝酿中蠢蠢欲动了。

先是褪黑激素由于长时间在室内光照不足而变得不受控制。它的分泌本来配合日夜的节律,晚上出来助人睡眠,白天遇见阳光就收敛。好几天不晒太阳的御宅族,身体里遗留着分泌过剩的褪黑激素,难怪会无精打采,感觉像患上了季节性忧郁症。

和褪黑激素纠缠不清的一个好基友是血清素。褪黑激素见光就躲的时候,血清素正好出来振奋人的精神。不晒太阳加上睡眠不足,血清素也不给力了。和血清素一同减少的是多巴胺,这种“快乐因子”会因为运动不足而变得短缺。

这时再加上糟糕的饮食,激素调节紊乱的大脑更是雪上加霜。匆匆下肚的一包零食或者一罐可乐,把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灌进肠胃。它们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把碳水化合物和糖分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大脑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能分解产生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在刚吃下去的时候确实给大脑补充了一些能量,但很快它们被转化成了脂肪。宅人们垫了肚子有了饱腹感,继续在屏幕前战斗,奈何缺乏后续能量的大脑力有不逮。加上几天内褪黑激素、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其他激素积累下来的失调,这一堆失控的化学反应把脑子搅得比屋子还乱,各种疲劳困倦、精力涣散、缺乏动力、心烦焦虑的症状都来了。

这样看来,如果御宅族的产生也有生理因素的话,多半是恶性循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功能性失调。世界上有治ADHD的药,却没有治拖延症的药。激素的分泌失调是心理失衡的后果和催化剂,而不是症结所在。要把紊乱的生活调重新调整回来,还得先把引起这种紊乱的心理因素找到,调适回正常轨道。

中年危机,还是人生的一道坎?

没法集中注意力和拖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回事,都是对眼下事务的抗拒和回避。把注意力移开是比较潜意识的回避,拖延是更显性的抗拒。其背后的心理原因众说纷纭,有一则非常有趣的说法不妨拿来分享一下。

波兰心理学家东布罗夫斯基分析过人开始担负社会和家庭责任时发生的心理变化。他说人之初对世事的判断都是自我中心的,孩童和青少年的待人处事多是希望博得他人称赞,从而得到自我满足。这种动机很单纯,做事的目标和自我成长的目标相一致,让他们能够充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