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该如何养生呢?《黄帝内经》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告诉大家,清明节气该如何养生。
衣:谨记“春捂”原则
食:这六种美食不能少
NO.1 蒿草粑(解毒祛痰)
采摘黄蒿嫩苗,碾碎后和大米粉(或糯米粉)、白糖揉成一个个的小团子,用竹叶包起来蒸熟。黄蒿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效。
NO.2 青团子(清香软糯)
北方没有新鲜艾草,可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做团子,里面夹点枣泥馅,香甜可口。
NO.3 螺肉炒春韭(清热利湿)
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之功。
NO.4 蒸鲫鱼(清热健脾)
做好的椒叶清蒸鲫鱼营养丰富,还有清热健脾,解毒利湿的功效。
NO.5 香榧子(润肺滑肠)
其营养很丰富,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润肺滑肠,不过最特别的好处就是能驱虫。
NO.6 香芋(化痰润肺)
住:适当晚睡早起
早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行:不宜运动量过大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特别是平时活动较少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运动量不宜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要做强度较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