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每至清明时节,气候渐暖,草木萌动,一眼看去,自然清净而又明亮。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
据上海市气象局预测,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4月5至7日),上海并不会“雨纷纷”,而是以多云天气为主,小长假三天气温将持续上升,直至7日最高气温可达27℃至28℃,直逼30℃。不过,4月7日后,气温将有所回落。
那么在阴晴不定、忽冷忽热的清明时节,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注意养生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方泓主任医师提醒,清明节前后有倒春寒现象,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血压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导致脑出血、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建议科学春捂,注意保暖,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多事之际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清明节好发疾病还包括:
病毒性疾病。“倒春寒”天气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雨水增多,温度如过山车,病毒滋生传播迅速,人们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疾病。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适当锻炼身体,勤洗手,公共场所戴口罩,减少与病毒接触。
过敏性疾病。清明节前后进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发季节,绝大多数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如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等,容易引发皮炎。建议此类患者避免食入较多野菜同时暴晒太阳。此时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
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应戴好口罩、墨镜,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方行走,必要时还应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风湿性疾病。“倒春寒”早晚的温差较大,雨水多,湿度较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和湿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建议减少关节的裸露、受风寒。
妇科疾病。有些女性在清明节期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心悸、烦躁失眠等心肝火偏旺的变化,有的还出现经行头痛、月经先期、经量过多等症状。建议自我疏肝调经、宁心安神。艾叶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是春季疏肝顺气的良药。
肝脾同调
方泓主任医师认为,清明养生重在肝脾同调,“要注重在养肝、疏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健脾有醒脾、运脾、补脾。总而言之,重视情志调养,做到心情舒畅,少思虑。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此外,扫墓期间,悲哀情绪要控制好。适度的悲伤有助于疏肝解郁,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是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那么,清明节推荐的食疗有哪些呢?方泓主任医师做了以下推荐:
柳叶茶:
鲜嫩柳树叶,先经85℃温水浸15秒,迅速冷水冷却,再风干、粉碎,密封备用。按5g干柳叶加l00ml开水(水温95~98℃),泡5分钟后搅匀去渣后饮用。柳叶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软化血管;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河蚌肉:
性寒, 味甘、咸。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348 kJ,钙、磷、铁,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B1 、B2)。清热解毒,养肝明目 ,滋阴 ,凉血,散风,止渴。主要用于心热烦燥、血崩带下、眼昏目赤、湿疹、痔血、消渴等。河蚌性凉 ,一次不可多食,脾胃虚寒者慎用。
蚌肉豆腐:
原料:河蚌肉100g ,豆腐2块,绍酒15g,酱油5g,精盐2g,白糖3g,葱姜末10g,青蒜段5g,熟猪油75g,水淀粉5g,麻油10g。
制法:
1.将豆腐切成2cm小块,清除蚌肉的泥肠,用菜刀背将边上一块较硬的肉捶扁。
2.将洗净的蚌肉放入锅内,加入绍酒和少量水,上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约1小时 至酥烂,装入盘内。炒锅上火,倒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葱姜末略煸,再倒进蚌肉,加入酱油 、精盐 、白糖 、豆腐和少量开水 ,旺火烧开,移小火煮2 分钟,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汤盆内,撒上青蒜段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