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推荐丨梁岗: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心理营养师”(2)

推荐丨梁岗: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心理营养师”(2)

发布:2019-06-04 06:2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从班级诞生的那刻起,班里就有一个特别的日记本,里面记载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迷茫惆怅,以及学生们的批注,我们把它叫做“家庭成长记”。“家庭成长记”如同一把钥匙,开

从班级诞生的那刻起,班里就有一个特别的日记本,里面记载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迷茫惆怅,以及学生们的批注,我们把它叫做“家庭成长记”。“家庭成长记”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班所有成员的美好记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曾经一同走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博文还被《班主任》的“爆笑语录”栏目转载,孩子们记录的激情与成就感不断攀升。

对班级的无恐惧感,有归属感、成就感、独特感、驱动感等都是良好的集体情感,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或者从属关系。集体荣誉感也在这些心理效应的作用下得到加强,进入一种良性的螺旋上升式状态。

搭建个性化的心理体验与发展平台

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体验,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体验到所在班级不同于其他班级或以往班级;二是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教育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通过设置特色学生工作部室的方式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工作,为不同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促成他们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致远班”智囊团

组建智囊团的缘由是老班委离任,新班委上任。为了让新班委按部就班地工作,让离任的老班委发挥余热,我们成立了“致远班”智囊团,由老班长任团长,老班委任团员,主要针对班级的一些问题做民意调查,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智囊团运作非常成功,不仅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定期开展全班不记名投票、调查工作,反馈民声,还能提交合理化方案,大大促进了班级民主化、自主化教育进程。

班委会办公室

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给他们空间和自由才能让他们学会自主,所以很多部门的会议我是不需要参加的。但同时,我对班级的管理又不能失控。在这样的背景下,班委会办公室成立了。

班级设置三名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有两项:

一是处理班主任相关工作的文字材料以及存档。如有关班级管理的文字材料由办公室主任起草,提交班委会讨论后再交给我审阅修订;我接到的学校各项通知也由办公室负责通知、张贴、归档等。

二是列席各部室会议,有建议权无决策权,做好会议记录纲要提交班主任审核。办公室如同我的眼睛和耳朵,将各部室的会议情况记录后交给我。每周日晚上,我的办公室桌上都会有一份“本周小结”。我再根据提交的材料,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参与部室工作。

办公室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效率,学生们戏称办公室主任就是我的“秘书团”。

“岗哥有约”工作室

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究竟哪些学生需要及时做思想工作、关心爱护以防微杜渐?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观察了解显然不够,而学生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非常了解。

鉴于此,我和班委商议成立了“岗哥有约”工作室。设两名工作室主任,拟定每周需要和班主任谈话的学生名单。操作程序是学生感觉有问题时提出申请,工作室主任登记,并试着解决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的则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为班主任安排会面时间。同时观察同学动向,拟定“急诊人员”名单,对紧急性的问题通知班主任紧急救助。

就这样,在“岗哥有约”工作室的协助下,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预约单。学生主动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我也能通过工作室及时了解并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工作室主任也在工作中尝试着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值得一提的是,“岗哥工作室”成立以后,工作室主任其实扮演了班级安全员或者心理疏导员的工作。很多学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部分问题隐患得到了及时发现和补救,班级得到稳步发展。

“致远”科技部

针对班上几名“小网虫”,我采取了“招安”的疏导方式。成立了由班级评选的第一“网童”丁航为部长、第二“网童”陈金良为副部长,共6人的致远科技部。借学校组织计算机培训之机,让6名科技部成员全体参加,并布置了任务:勇于实践,学以致用,为班级对外宣传和包装做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筹划,班级博客“霸气的岗哥,霸气的23班”闪亮登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班级风采。每周更新的博文积极反映了班级每天发生的精彩片段,成了我深入了解班级动态的窗口,其中几十则博文还被相关杂志选登。

此外,科技部还制作了精美的班级电子相册、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标识、丰富多彩的班会课件、学生教研组试卷和复习资料、《致远报》电子版等等。

从“网虫”到科技部骨干,不仅让学生的上网动机和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还为创建富有特色、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做出了贡献。

《致远报》编辑部

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不怎么上网,但每每听到其他同学讨论班级博客里的博文时又忍不住想一睹为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学习委员李弘颖发起并组建了本班的《致远报》编辑部。

在编辑部的筹备会上,我明确表态,《致远报》作为班报,不能仅仅局限在刊登班级博文上,更多的应该成为班级舆论导向的窗口,在为班级文化增添色彩的同时应该成为班级文化的风向标。短短一天时间,拥有18人的强大记者团就成立了。

每逢班级大事件,记者团就会倾巢出动,分工合作。比如半期考试后,我班考试失利,记者团兵分8路采访6科科任老师、成绩突出和考试失利的学生,不久,《致远报》的半期考试总结专刊就与师生见面,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桥梁。

半期考试后是学校的体育节,记者团分为6个组,根据各参赛队员参赛的时间进行分配,保证每一个同学比赛时都有新闻组的同学在场进行记录和报道。运动会后,600多张记录我班运动员比赛精彩瞬间的照片和数十篇运动会报告汇成《致远报》运动会专刊电子版发布在了班级博客里。

为迎接随后举办的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全面汇报同学们在学校的发展情况,编辑部利用周末整理出了《致远报》家长专刊,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教研组

高一下半期考试后,针对如何提升成绩全班召开了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成立致远班的教研组。为了探索出符合我班发展实际的教研组工作,我们先从数理化三科开始。经过自荐、推荐、筛选等程序,诞生了数理化三科的教研组组长,对应的科任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的高级顾问。

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各科制定了相应的学科巩固计划和发展计划,还有教研组活动章程。各组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短短两周时间就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数学组搞了“每日一题”;物理组弄出“易错题集锦”;化学组进行“每日总结”,三科教研组都有“周末大盘点”。

各科工作不仅得到了科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还由分管班长和学习委员在中间整体协调。我几乎没有机会插手,有几次还受到教研组批评,说我的动作太慢,没有及时给他们油印资料,延误了教研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