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食盐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这些人敢于冒险生产?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利润丰厚、犯罪成本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正规食盐,500克装的食盐每袋零售价1.6元,每箱40袋,算下来每箱食盐售价60多元钱。
不法分子制造的假食盐,使用的“原料”是工业用盐,进价每吨400多元,分装成小包假冒伪劣食盐卖出去,一吨能做成50箱“食盐”,每箱售价约30元,总售价1500元左右。除去人工、房租等成本,每吨工业用盐至少牟取暴利600元—700元。而一个最普通的加工点,每天能加工四五吨工业用盐,利润十分可观。此外,假食盐的原料是工业用盐,工业用盐和正规食盐在外观上并无明显差别。不法分子租一处房间,用约一万元左右买来的机器,雇上几个工人就能开工。
除了“成本低、利润高”外,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相关的法律规定,难以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作用,甚至他们早已经研究出规避法律风险的生产经营办法。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检法律解释”),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20吨以上的,或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10吨以上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想要现场一下查到20吨,非常困难!”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从近年查处的情况来看,违法分子对此采取“订单生产”的模式,“今天需要多少,马上生产,马上运走,手中不会囤积很多假食盐。”而执法人员也表示,他们很少查到有20吨以上假食盐的作坊。
“如果要查到20吨,就要跟踪每单销售出去的盐,确认销售数量,调查时间长,执法成本非常高!”业内人士感叹,在广州制售假冒伪劣食盐的不法分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相关法律法规却非常了解。曾有不法分子被抓后透露,他们知道制造假冒伪劣食盐处罚比较轻,最多判刑一两年。
假盐危害食品安全 望加大处罚力度
假盐的原料从何而来?国家明令禁止工业用盐制作食品,但化工公司为制造产品可大量采购工业用盐。一些不轨之徒来这些公司要求采购工业用盐,之后工业用盐的用途就很难得到充分监管。
假盐危害食品安全 望加大处罚力度
曾有制造假食盐的嫌疑人被抓获,执法人员顺藤摸瓜找到售卖给他工业用盐的公司,但公司一句轻巧的“我不知道他是用来做食盐的”就推卸掉责任。知情人透露,珠三角地区制造、销售假食盐的窝点多在城乡结合部。制造假盐的违法分子有完整的销售网络,在档口招揽生意,假食盐则存放于外面的仓库。一旦有人要买,再去仓库提货。为了躲避打击,有人甚至将食盐堆放在露天场地,一旦事情败露,丢下货就脱身。这样一来,就算被查,执法部门要么查到的假食盐数量很少,要么只能查到仓库但抓不到人。
销售渠道、储存方式隐蔽,特别是掺假销售不易发现,增加了打击难度。为了取证,每打击一次,执法部门事先要摸点、录像,盯着档口的工人带人进入仓库取货、发货,事先做足功课才能出手,让不法分子无可抵赖。此次查获白云区的窝点,执法人员事前踩点超过5次。
这些都为查处打击带来了难度。据统计,2012年广州市食盐案件立案182宗,21人被批捕,13人被判刑。2013年批捕犯罪嫌疑人7人,其中4人被判刑。有制售假冒伪劣食盐的不法分子接受过处理,服刑完毕后重操旧业,利用固有的人际销售网络,再次犯案。
对此,盐业部门回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制售假食盐者,可以没收设备和产品,并处以盐产品价值和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但在被查的制售假食盐不法分子中,“由于查处的数量都不太大,判得最重的,也才判了不到两年”。
监管难、取证难、处罚难,困扰着相关主管部门。他们执法的依据主要有“最高检法律解释”、《广东省盐业管理条例》等,从法律、制度完善的层面考虑,建议加大对假冒伪劣食盐的监管、处罚力度,遏止制假售价。
“1吨工业用盐能做出2000包食盐,流入千家万户,危害巨大。建议降低量刑门槛,比如类似20吨这样的门槛,可以适当降低。”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食品安全法》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打击力度很大,制售假食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以考虑将《食品安全法》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通过严厉打击,让不法分子不敢以身试法。
如何辨别真假
自动化生产制售假盐
2012年7月,厦门警方破获福建省首例自动化生产、产销一条龙、高仿真制售假盐案件,成功捣毁了一特大制售假盐窝点,当场缴获造假设备5台、成品加盐38箱、原料盐19.1吨以及大量假冒食盐品牌的包装物、包装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人。端掉了购买该假盐的销售窝点8个,收缴假盐56箱共计2800包。据查该制售假盐窝点自2011年12月以来累计生产销售量约60余吨。
集装箱贩运工业用盐
2012年12月,重庆、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湖北6省市对工业用盐制售假食盐犯罪发起集群战役,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彻底摧毁了一个长期从事非法经营假冒食盐的犯罪网络。该案涉及450吨工业用盐,被加工成假食盐后可供270余万人食用1个月。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自2008年4月开始,他销售的工业用盐达到6000余吨,甚至使用集装箱贩运工业用盐,从湖北经重庆运往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加工假食盐和用于食品加工。
跨省调运加工假盐销售
2013年12月,湖南省益阳市破获了湖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假盐案,缴获工业用盐300余吨、假冒食用盐54600余袋,涉案的2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此案查获的假盐均用工业用盐灌装。
警方在长沙发现了该团伙的仓库与生产基地,所产假盐很多都流入了长沙盐业市场。该团伙生产的假盐以长沙市为中心,祸及周边多个市县。他们集调运、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工业用盐来自江西省宜春市樟树盐矿,假冒食用盐塑料包装袋来自浙江。
假盐流向面粉厂酱品厂
2012年底至今年4月,襄阳市共查获违法盐产品近190吨,这些假盐若流向餐桌,按每人每年食用4.5公斤盐计算,可供4万余人吃一年。其中一名嫌疑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向面粉厂、酱品厂、副食店等销售假盐5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