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处处长张维敏看来,科研创新重心从体制内科研院所向企业主体转移,但相关配套的制度供给并未跟上,且存在把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混为一谈的误区。同样是购买一台进口研发设备,高校去买可享受关税减免政策。“但企业却不行,因为你的营业执照上写的是生产企业,怎么证明是用于生产还是研发?”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创新创业政策上的诉求排在前三的以此分别为提供研发资金扶持、根据创新型企业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制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其中72%的受访企业呼吁加大研发资金扶持力度。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也认为,落实创新政策,免税是更大的政绩。
创新性企业在瞄准市场上无疑更有优势,但在当前成本重压下,生存压力和投入动力互相角力,束缚、制约了企业抢抓战略机遇。数据分析显示,66.89%的企业认为,国家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投入。此外,有55.25%的企业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也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
“亚健康”:政策和制度成发展瓶颈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创新型企业有活力,有冲劲,也有爆发力,但无奈体量偏小,对当地财税的贡献远低于传统大型企业。加上其本身尚处在一个创新创业制度正逐步完善的环境下,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巩固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活力无限却免疫力低下。
29岁获评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次年离开大学创业的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蕾一脸阳光,内心却时常焦虑。公司和人一样年轻,但发展速度惊人,成立不满5年已成为全国金属3D打印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但记者看到,这样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仍窝在一栋低矮狭窄的两层楼中。薛蕾无奈地说:“早在3年前,我们就申请建新厂,但进度比较慢。经过多次协调,才征了地,启动建设。”
在回答“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时,受访企业中32.54%的选择“税收、考核等现有机制不利于创新”,29.68%的选择“政府支持引导不足(包括审批难、简政放权不足、行政法规受限等)”,16.98%的选择“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中小创新企业需要呵护,需要重视,不要让好苗子在等待中枯死。”薛蕾说,这一轮创新驱动所聚焦的领域, 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多数处于并跑甚至领跑阶段,建议多关注这些技术水平高、创新有代表的企业发展。“不是要政府违反原则,而是及时落实政策、回应企业诉求。”
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创新型企业对当地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依赖。“免费的楼宇并不重要,企业更看重的背后的软服务。”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政策风险来自于政府领导层更新,个人因素影响有时甚至会强过政策因素。这一论述在企业也得到反映。西南某地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当地主要领导对机器人产业的正确理解,才使得这里成为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全国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
政策直接影响着一些创新模式的推广。上海紫竹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嘉敏和记者表示,曾经有一个代驾相关的创业项目,一开始园区担心政策上通不过,在园区评审时就关掉了这一项目,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了它一点投资。结果这一模式很快就推开了,政策也没有一棍子将它打死。“未来的机会肯定是跨界和分享,在前置审批上要给创新企业几个月的包容期”。
长三角地区一位经信系统相关负责人说,现在面对创新业态,有些政府部门的监管不是“虚心”帮助而是“心虚”轻视,最终要么是被市场倒逼着改革,既定的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只能推陈出新;要么这些创新业态被逼得无路可走。“新经济工作者在这边拍桌子骂娘说政府不鼓励创新,换一个门出去,老百姓又说监管部门怎么不管这些披着‘外衣’的创新骗子,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在创新和规范之间求得平衡。”
和传统企业相比,创新型企业在抢抓、瞄准市场需求上无疑更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来自政府层面的需求牵引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原铁道部对车辆实行车辆标签化管理,使得中国的三家RFID无线射频相关公司独步全球。段文彬最自豪的在于,他的企业研发的设备能跟上中国高铁300公里时速的速度,而美国同行却只能做到80公里时速。
段文彬属于幸运者,在调研中,创新型企业研发的产品使用受限,甚至国内使用缓于国外的现象也部分存在。江苏常州碳星科技公司从事石墨烯油水分离产品开发,其研发的油水分离器样机用于采油,每桶油可节约成本5美元。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这一技术已于一年前引起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关注,现已进入测试阶段。国内某大型油田时隔半年后才前来对接。(高皓亮、周琳、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