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什么病也别得精神病”,这是当前社会对精神病的误解和偏见。“因为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灰色人群正在增长,精神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谢炎说。
据权威专家估计,全国共有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多万人,癫痫患者约600多万人,而且还在逐年增长;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估计自杀未遂者不少于200万人。我国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青少年中,约3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等问题明显增多;妇女、受灾群体等人群中的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也不容忽视。
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社区防控监测体系缺失和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偏见及至歧视是造成精神卫生工作难做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精神卫生法》势在必行。据记者了解,自19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相继颁布了精神卫生类法律。相比之下,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明显滞后,虽然1980年以来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已有20多条涉及精神卫生管理,但全面、专业的精神卫生法迟迟没有出台。卫生部早在1985年就指定四川省卫生厅牵头、湖南省卫生厅协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至今也只是草案。
“实际上,从心理亚健康状态到精神病只有一步之遥,”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彭和平对记者说,“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精神病是关乎意识、判断、自控力的特殊疾病,这类疾病早就存在,也是常见的。精神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国家还需要通过立法来消除人们的不理解以及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