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援助队活跃在灾区用专业知识为人们点亮“心灯”
“5·12”特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月余,活跃在地震重灾区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援助队开始面对一个个新的问题:灾区群众的心理从“英雄期”进入“幻灭期”,怎么办?地震发生时悲惨的画面一直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怎么办?捐赠让个别孩子产生了“天上会掉馅饼”的想法,怎么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援助队的成员没有被这些问题难住,他们将“特别扑克”、“沙盘游戏”、儿童话剧以及神奇的“生物反馈仪”都派上用场,给灾区一颗颗焦灼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安详。
5月18日,华师大一支由31人组成的赴川心理援助队迅速赶往灾区,领队是华师大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莫雷教授。此后,华师大又陆续派出“接力”队伍,华师大先后赴川援助的总人数很快就会超过100人。师生们目前借住在位于成都的四川师范大学,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成都和都江堰。
问题:灾区群众有“幻灭”心理
应对:反馈仪促进其心理自调
到达灾区后,师生们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灾区群众的心理现状。华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卫发现,灾区群众的心理已经从起初的“英雄期”转入“幻灭期”。他说:“在地震发生之初,灾区群众的心理进入英雄期。他们坚强地活了下来;他们不顾安危,救出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一种英雄主义心理油然而生。然而,随着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客观上,他们的受关注度下降了,英雄感随之开始幻灭。更重要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现实问题摆上了台面,如:安置和理赔问题。就这样,灾区群众的心理转入了幻灭期。”
伤残的亲人该怎么办?怎么解决衣食住行和子女的教育?……这些问题,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还没来得及一一细想;但现在,他们有的是时间。想得越多,烦恼越多。
师生们每次上门辅导,都会带上一套“生物反馈仪”。一开始,屏幕上出现一棵布满枯黄树叶的老树,师生们引导灾区群众看着老树。如果他当时心理紧张,那棵老树将枯黄依旧;一旦他心理放松了,枯黄的树叶就会变绿。直到最后,鸟儿飞上了树梢,天边出现了彩虹。在这个心理游戏中,存在心理问题的灾区群众为了达到“枯树逢春”的目的,不知不觉间便学会了心理的自我调节。
问题:悲惨画面留在孩子心里
应对:助其释放痛苦埋葬哀伤
华师大心理援助队在给灾区孩子上画画课时,将内容限定为“人、树、房”。结果让人震惊:在地震中受到了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理创伤的孩子,画出的房子带有裂缝,树则倒塌压在人的身上。课程表明:地震时的悲惨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里。
为了让他们尽快挥去那些不愉快的回忆,华师大的师生们组织班会,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地震时的感受。一旦孩子把积压在内心的恐惧与哀伤通过倾诉释放出来,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除去了大半。他们还和孩子玩沙盘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宣泄情绪。
华师大的学生还发明了一种具有心理治疗功能的“特别扑克”:图全部是可爱而又健康的卡通形象;文字则全是励志语。这些图文的核心思想是“接纳现实、调节情绪、建立信心、人际互助”。
华师大学生印制了1200副扑克牌,发给孩子,正愁没东西玩的孩子们回家后便跟家长一起玩了起来。打牌过程中,那些具有特殊意味的图文一次次地映入他们的眼帘,产生不断的心理暗示。观察表明,“特别扑克”的心理暗示效果十分明显。在打牌的放松状态下,家长和孩子易于接受激励、变得乐观。
问题:捐赠“宠”坏个别孩子
应对:儿童话剧教他们改正
小蓉是都江堰的一名小学生,由于地震发生后全国陆续不断有赈灾物资送到学校,经常性的“分东西”让小蓉的心理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哪天老师要是没分东西给她,她就会觉得很失落很不正常,就好像别人捐东西给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样。”
张卫说,类似小蓉的心理,在个别孩子中的确存在,他们想让孩子们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自力更生”的道理,他们选择了儿童心理剧:森林发大水了,小鸭子受伤了,大家都来援助,小鸭子却挑三拣四,援助越来越少……小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年少无知的孩子而言,说教未必管用,让他们表演戏剧则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问题:大妈被地震吓得“失语”
应对:针对疏导让她口齿伶俐
张卫告诉记者,都江堰市郊有位老大妈,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跑出了房子。但站在门外的她目睹了自己和邻居家的房屋一间接一间地轰然倒下,被那场面“吓傻了”,从此失语。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医生检查后认定“没问题”,最终,他们找到了华师大心理援助队。华师大的师生诊断后认为,老大妈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经过两天的针对性疏导后,老大妈恢复了说话的能力,且口齿伶俐!(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