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咨询师赵红娣:付出的爱心 也是给自己的滋养)
原标题:付出的爱心,也是给自己的滋养
据《劳动报》报道,在赵红娣给自己的评价中,她只是一个“心肠很软”的人。数十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带伤赴地震灾区不分昼夜地为灾民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个人先后资助30多个贫困儿童,为无数弱势人群带去力量和希望……看起来,她一刻不停地在向外给付自己的爱。而在她看来,这并非单方面的付出,能带给收获这些爱的人一点幸福感,便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滋养。
“听说她要搬走邻居们非常舍不得”
在赵红娣所居住的小区有个“奇景”,每当看到成群的流浪猫、流浪狗往一个方向跑,便知道是她回来了,哪怕深夜才结束工作回家,它们也照旧一路陪到楼下,从不“爽约”。“赵姐不仅对我们每个邻居好,对这些猫猫狗狗也经常照顾,她就是心太善,看不得别人有痛苦,大事小事都帮忙。前段时间她提了一下到外面买房子住,邻居们非常舍不得。她行善的故事啊,我说也说不完,她太好了……”邻居马维成说到赵红娣,中间总要“卡壳”,转过头平复一下情绪再讲。
马维成和赵红娣是十几年楼上楼下的邻居,平时的交集多半是见面打打招呼、一起聊聊“养狗心得”,在马维成印象里,只觉得这位“赵姐”很亲切、很和善,却也谈不上多深的交往。直到2012年,赵红娣偶然得知马维成25岁的女儿身患癌症,已到晚期。上门看到年轻女孩的境况,赵红娣不由掉下眼泪来,随即便忙着帮助联系更好的医院。“她是真心实意帮忙,一来就带了3万块钱,比我亲戚还要好,还发动邻居们捐款,平时有空就带着礼物来看我女儿,跟她说说话……虽然女儿最后还是走了,赵姐每次过年过节还是来看我们,一直陪着我们度过了最绝望的时候。”
虽然就此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但马维成对赵红娣所从事的事业并没有太具体的概念,他只知道:“她很忙,有时半夜听到流浪狗的叫声知道她回来了,一看表已经快凌晨一点钟了;她不停地做善事,有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报道广西的孤儿,觉得很可怜,就发了个短信给她,结果她马上就去找来这些小孩的地址,给他们写信、寄钱、寄东西。”
“奔着促进人们心理健康而去”
在接触心理咨询这行之前,赵红娣是一名医生。虽说解人病痛已是为善,但在看到有人因病痛之外的原因受苦流泪时,却还是感到自己的无力:“光靠同情是帮不上忙的”。于是,赵红娣在2004年去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初期,她曾到监狱里去做义工;还在原闸北区大宁街道组建了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每周半天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通过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疏导、调适,化解了百余个家庭中有关亲子、夫妻、婆媳、邻里等关系的困惑和烦恼。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在重灾区余震不断、塌方不断,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赵红娣主动请缨,带队赴灾区开展救援服务。
与遭遇重创的“心灵”对话,其难度不亚于在手术台上切除身体上的病灶。引导、倾听、理解、沟通、疏解……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并非几个小时、几天之功。在灾区满目疮痍的现场,赵红娣不分昼夜地陪伴幸存者,先后开展心理危机干预50余人次。也是这次经历,让赵红娣又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一颗善心、一次善举只能在某一时刻帮助某些人,力量还太小。一堂课、一次心理学知识的传递,奔着促进人们心理健康而去,这是我要去做的。”于是,赵红娣在2009年创办了上海一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汇聚了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及人文精神的心理专家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此后,她带领团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福利机构及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百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次,免费开展心理咨询500多次。
“我就是想能做点事情,让大家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赵红娣的初衷很简单,也着实不简单。
在“白玉兰”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角落落,赵红娣以心理咨询为良药,解了许许多多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内心之痛。2013年9月,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的成立,则给了赵红娣更大的平台,可以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继续行进。
“要用五A级规范化的评审标准打造服务社,要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和公益项目,发挥服务社关爱妇女、儿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最大效果。”担任社长之初,赵红娣给自己和服务社定下了这样的“小目标”。为此,服务社建立了心理咨询七项服务措施,包括:建立电话预约登记制度;对来访者评估或按来访者需求配对相应特长的志愿者;对二次以上来访者建立个人咨询档案;对在外地或因病无法走动、严重抑郁等特殊情况,接受电话咨询;抽样电话跟踪回访,了解咨询效果;个别特殊案例出访上门咨询;为来访者制定疗程计划,志愿者加班咨询服务。赵红娣长期把关注焦点放在弱势群体身上,她带领机构策划、申报并承接市妇联、市儿童基金会、市和区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及各区、街道妇联等公益服务项目,引领具有项目管理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公益爱心人士,为重症妇科癌症患者、困难单亲母亲、留守儿童、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家庭、罪错青少年、家暴家庭、老三八红旗手、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开展关爱和维权服务,以最大的能量去帮助更多值得需要关爱的人群。
去年9月份,卿女士因不堪忍受丈夫家暴侵害逃离家乡来到上海,被丈夫追赶过来用刀将其手掌斩成断裂的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得知这一消息,赵红娣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到救治医院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病床上的卿女士在受到惊吓和摧残后一度无法控制的颤抖、恐惧,眼睛都不能合上,赵红娣一次次来到她身边,安抚、疏导、平稳她的情绪,为她做催眠治疗。经过这些努力,卿女士慢慢平静下来,拉着赵红娣的手开始宣泄、表达。而在渐渐走出这次伤害的阴影时,卿女士忧虑自己手断裂后承受不了刚上小学儿子的学习费用,还有一个2岁孩子的生活照料。听到她的担心,赵红娣立即拟了资助其上小学的儿子完成学业的承诺书并签字,还提出把卿女士接到自己家里养伤。如今,卿女士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服装店,每到开学之际便能收到赵红娣汇来的助学金,她今年9岁的儿子常常用作业纸写信给赵红娣:“我感谢您在我妈妈对生活、生命失去信心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还有您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一定会照顾好妈妈,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答谢您。”
(原标题:心理咨询师赵红娣:付出的爱心 也是给自己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