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精神病不可怕!惠州2万名患者多由社区监管

精神病不可怕!惠州2万名患者多由社区监管

发布:2016-11-04 15:14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精神病不可怕!惠州2万名患者多由社区监管,

精神病不可怕!惠州2万名患者多由社区监管

精神病不可怕!惠州2万名患者多由社区监管

图表:贺婧宜

看起来波澜不惊的生活,如果任由负面情绪积累,很可能积少成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看似无关紧要的心理不适,如果不加排遣,长期积累、发展到严重阶段就可能造成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就会成为俗称的“精神病人”。

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下,人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做出的选择、接触的问题也随之成倍增加,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往往会让自己身心俱疲。身体上的劳累可以通过充足休息、补充营养、参加放松性质的休闲运动等方式缓解,心理上或许会更加麻烦——目前,世界上尚无药物可以直接治疗心理上的负面状况。

即使出现长时间心情抑郁等情况,也万万不可自行服用抗抑郁类药物,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寻求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记者走访惠州心理及精神疾病医院科室时,医师如是再三叮嘱。

精神病并不可怕

患者大多在社区监管

下角菱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栋三层小楼里,骆焕荣还未走进办公室,走廊里已经有市民为了咨询心理方面的问题,早早来到医院等候。除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职务,骆焕荣还兼任该院下属的心理研究所所长,可说是惠州在心理与精神疾病防治方面的权威人士。

与普通的医院诊室有所不同的是,该楼的医师诊室,都安装了内外两道门,里面的还是不太常见的厚重铁门。记者注意到,医院大门处的门诊大楼里,心理咨询科室的房门与普通医院无异。

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大门处的门诊大楼主要是接待有轻度心理疾病的市民,而骆焕荣所在的靠近后门的三层小楼,主要接待的是重症的精神病患者。因此,后者自然在安全性方面更加注意。

在精神疾病防治方面,惠州起步较晚。骆焕荣介绍说,惠州是从2002年开展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市、县、镇、村四级防治体系,基本实现对全市约2万名重症精神病人的有效监管。他还补充说,这2万名的数额只是目前在册登记的数量,实际精神病人的数量很可能还要超过。

这2万名重症精神病人中,最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包括四类: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型人格障碍及分裂情感性障碍。骆焕荣介绍说,精神疾病并非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夸张,绝大部分心理和精神疾病在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显著好转。

也正因此,上述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在接受治疗后,都返回所在的社区或村镇,由所在地的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站等机构监管。骆焕荣表示,惠州对这部分群体有很多关爱措施,精神类药品做到了基本免费,由社区卫生机构负责发放,并注意观察其病情状况。

网调结果令人忧

半数网友最近“很有压力”

日前,记者在本地论坛西子湖畔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情况令人忧虑。

网调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网友中,有一半在过去一个月里感到“很有压力”,有大约20%的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而只有2%的网友表示“没有压力”。对于压力的来源,学习和工作占了一半,家庭、人际关系和突然变故也都占了一定比重。对于被不少人视为忌讳的自杀行为,有一半的网友表示曾有过类似想法,大约15%的还因多次有此想法而受到困扰。

精神上的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引起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骆焕荣解释说,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性格特点,相对而言,内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导致抑郁症,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导致躁狂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某种性格得精神疾病的概率就更大,只是从目前病人的情况看有这种倾向。”骆焕荣举例说,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有相似的特点:内向,不爱与别人分享自身感受,情绪容易长时间低落,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进而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产生自杀想法或行为。

如果知道周围的家人或朋友有自杀的想法,该如何处理呢?骆焕荣建议,首要的是了解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如果是生活或工作上的,可以在做心理安慰的同时力所能及地给予实际帮助,如果是怀疑存在精神障碍,就要及时向心理医师或精神病医师求助。

及早预防很重要

心理疾病发展过程较长

市面上很多书籍、资料都打着心理学的招牌,各种“心理鸡汤”也是层出不穷。骆焕荣表示,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周边的人能否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安慰很重要。

根据上述网调,惠州市民在这方面同样不容乐观:在参加网调的市民中,接近四成表示没有能够无话不谈的“知心人”。除此之外,根据骆焕荣30多年的诊疗经验,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样重要,不少人正是由于失去人生目标,导致心理失衡。当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量的运动必不可少,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减轻心理的负面情绪,没法赶走“负能量”对自己的影响,就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只能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谈话等方式提供帮助,并无提供精神类药物的权利。

骆焕荣强调,对于市民来说,更不能在未咨询正规医师的情况下,擅自购买精神类药品并服用,“以抗抑郁药物来说,市面上常见的就有很多种,每种的成分、效果都不同,市民盲目服用可能造成更大负面影响。”

对普通市民来说,治疗之外如何及早预防更加重要。骆焕荣表示,大部分的心理疾病存在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完全健康的心理到严重精神病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灰色空间”,大部分普通人生活其中,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对自身的心理状态更加关注,出现问题尽早就医。

根据网调,大约十分之一的网友表示服用过精神类药物,近四成的网友表示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心理或精神医师,但只有2%会在出现负面情绪时选择向专业医师寻求帮助。

■知多D

5种异常表现要特别注意

和其它疾病一样,心理和精神类疾病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不二法门。骆焕荣表示,自我体验很重要,这一点也得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室医师的赞同。

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大多可以慢慢恢复。

如果持续出现以下5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可能暗示着一只脚已经踏进心理疾病的边缘。

●记忆力明显下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记忆力下降明显,且耽误了工作,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与人交谈时脑袋突然像暂停了一样忘记自己想表达什么,或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频繁忘记拿某样东西。

●反应迟钝。做事情动作迟缓,需要对外界事物作出肢体或语言反应时比较迟钝,或对最新的一些潮流、新鲜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接受能力明显变弱。

●情绪抑郁。一直乐观的自己突然变得悲观,情绪容易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兴趣爱好丧失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

●强迫症状。很多心理亚健康的人都会出现轻、中程度的强迫症状,如总是觉得自己的手很脏,心里发出命令反复多次洗手。外出的时候,明明门已经锁好了,却非要反复多次检查,甚至会重新上锁好几次。

●妒忌心强。适当的妒忌心会鞭策自己,但如果对某人的妒忌达到了十分强烈甚至咬牙切齿的程度,甚至想去陷害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出现这种状况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远离心理亚健康:

◎通过自省完成自我内在的提高,不仅能强健内心,还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继续发展。

◎寻找压力源,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找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尽量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到情绪彻底稳定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心理问题通过上述自我调节都无法解决,就应及时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通讯员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