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在黑马会演讲,主题:回归到初心,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柴可从2009年开始做企业,当天用4个故事对6年创业经验做沉淀和反思,非常精彩。
一、惯性会成为你的惰性
第一张图,我画的是东非大裂谷。大家如果看过《人类简史》,应该会发现里面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在十几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居住着一群特别快乐的猴子,这些猴子都生活在果树上。果树非常高,果树周而复始结出新的果子,猴子不用下树,就可以在树上生存得很好,饿了就摘果子吃,困了就躺树上睡一觉。猛兽是攻击不到它们,只要躺在树上,就会有丰满的果实可以吃。
忽然有一天,全球气候大变化,发生了一次巨大地震,于是就产生了今天很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如果大家去查一下Google map的话,会发现东非大裂谷的长度大概等于赤道长度的五分之一。
大裂谷使得整个非洲大陆的版块分成了两块:一个是西非,一个是东非。
大裂谷西边得地理环境比较有意思,依旧是雨林环境,有很高的面包树,也有丰富的果实在上面。东边的大陆,很多地方只有比较凶险得灌木林和一些一毛不拔的地方。
猴子当时在非洲大陆上活动时没想到有地震,于是被强行分成两拨,第一拨猴子留在了西非大陆上,西非的猴子和以前一样,只要待在树上就有果子吃,也没有猛兽。它们的语言交流很简单,只需要说“猛兽来了,我们上树”就可以了,每天的交流大概就只有“你吃饱没”、“我吃饱没”,语言非常简单。
但是东非的猴子,面临着更凶残的生存环境,有猛兽,没有大树,只有灌木,它们要学会制造工具,学会去用更复杂的语言交流。比如它们看见了老虎、豹子,要寻找一些躲避的东西,要设计陷阱,要制造工具抵御猛兽,于是就变得更加聪明了。
最后东非的猴子慢慢就进化成为了今天真正的智人,和猴子终于发生了质变。西非的猴子呢?今天还是西非的猴子。
故事稍微有点长,虽然这是一本人类学的书,但是我觉得在创业的这些年,发现互联网也是一样的。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小分享,也是关于“猴子理论”的。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讲的就是:
互联网上获取流量,就像猴子获取果实一样简单,只要投资人给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有流量了,就会有用户,有了用户,就会继续有人给钱,周而复始,好像生存的规则非常简单。
但是东非大裂谷产生了,我觉得就像最近的资本寒冬。大家在融资的时候会发现,以前给一千万都不要的,现在一百万也求着别人给。发生了什么呢?就像雷军说的:“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停了,猪怎么办呢?猪就会掉下来了,而且摔得很惨。
资本环境冷却,流量慢慢开始产生更多的成本,对企业造成新负担的时候,企业不得不回归到商业本质,我们到底该做什么以抵御猛兽呢?到底该怎么发展?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资本比较冷却了。你要去拿新的钱,就必须要有商业模式,必须在现有团队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做出商业化的尝试。我们就像“东非的猴子”一样,要开始制造把用户变成消费者的工具,需要学会更复杂的沟通模式。
当我们“大姨吗”真正开始商业化之后,发现其实挑战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大、要复杂。“大姨吗”在建设了“美月优选”、“美月购”后,会思考我们独有的价值是什么?
一开始,我们只是觉得我们有流量、有接近一个亿的活跃用户,这些用户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购买东西,流水就会很高。
但是当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发现“非也”。这些流量和用户一开始是没有在商业上产生信任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像猴子的方法,继续把用户做大,讲用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上用所谓的用户估值去融资,但是我们选择了一条痛苦的,比较笨的方法:
真正去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不用惯性和惰性去融资。
我们在商业化过程中发现,“大姨吗”要商业化,需要建立自己独有价值、不可替代的电商和电商服务,我们不能够跟随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大姨吗”不可或缺的价值,不是供应链、EPR系统、物流,而是我们能够给用户提供独特的服务价值。
我们发现,当我们去追寻背后真实的商业逻辑时,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
如何抛弃惯性,如何抛弃掉果树上很好吃的果子,如何顶着资本压力去和用户接触了解,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
从今年6月份开始,至今已有4个多月时间,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闭环。就像东非的猴子,开始去打磨自己的工具。你会发现有些工具不好用,有些工具应该这样造,有些东西还挺复杂的,要学会更高效的沟通,去建立更有效的物流供应链。
我们要和我们的上游和商品提供商建立特别的关系,要打通EPR、要做保税仓。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生存是很容易的,当你要考虑到变现的时候,必须要有非常成熟的组织架构、工具架构,对用户有更深的理解。
4个多月之后,我们很开心的一点是:
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我们通过“美月购”这样高频次的复购、自荐,构建复购频次很高的服务型电商,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不错的利润增长,看到未来我们的电商应该怎样优化和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一步,继续去刷用户数据和报告,跟行业里其他竞品一样,纯粹拿流量来说事情,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会因此变得更加愚钝和笨拙。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强大,因为流量是可以花钱买的,所谓第三方报告也是可以花钱买的。但是用了笨的方法之后,反而走出来,感觉非常真实,而且看清楚一条自己的商业化道路,预期也非常清晰,下一步该做什么,脑子里已经蹦出非常明确的结构化思路。
这是我第一个分享的故事:抛掉惯性,有时候惯性是一种惰性。
二、企业发展,要速度还是节奏?
我想讲的第二个故事,已经在一些场合分享过,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在资本环节我所遇到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我认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沉淀下来。
我讲的第二点是:速度还是节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