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近日在京发布消息 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疾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一些西方危险疾病也正加速发展。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 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关注健康,首要阻击亚健康
气质不凡的刘小姐顶着博士的头衔在一家金融单位供职,上上下下投来的目光中,有期许,有羡慕。刘小姐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事事做得最好。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种莫名的害怕情绪潜入她的内心。早晨,别人匆匆忙忙赶路上班,她却呆站在马路边不知所措――她不敢过马路。30岁的她表现得像个3岁的孩子。要命的是令她害怕的事远不止这一桩。害怕独处,害怕关灯睡觉,害怕承担工作,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害怕……整个人开始憔悴,经常伴有心慌、失眠、易醒、多梦等。刘小姐搞不清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医院的疑难病科,她终于搞清楚了 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记者了解,像刘小姐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且越来越多。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发布的消息表明 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疾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一些西方危险疾病也正加速发展。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何谓亚健康?对应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亚健康应该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往往是患者自己感觉难受却检查不出什么问题。
亚健康是目前人类生命的头号大敌。WHO(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真正健康的只有5%;因心理亚健康导致的抑郁症在全球每年约有2到4亿人;在法国约有72%的中青年人群称压力过大,以致大量患上抑郁症;美国每年有600万人“新注册”亚健康;澳洲已经有3700万的亚健康大军;日本每年超过1万人因为过度疲劳或无症状猝死;中国的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亿,高收入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更已经超过欧美国家。其危害性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
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北京人亚健康率高居榜首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 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青少年亚健康问题同样触目惊心。中科院的调查发现,有30%以上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具有心理疾患,其中约10%已相当严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则发现,对喜欢学习的态度,小学生只占8.4%,初中生只占10.7%,高中生更是低到4.3%;郑州市中心体检站今年5月还公布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体检结果 16485名考生中完全合格的只有2831人,仅占总人数的17.17%。专家认为,这是整个社会忽视健康教育的结果,如防范不力,大量亚健康人群将在不知不觉之间转化成新发病人或突然死亡。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公民“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到同等高度,意义非同寻常。但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近年城乡居民前四位死因为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每年全国近千万死亡人口中就有700多万死于非传染病。这些疾病大部分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是可以进行控制预防的。但由于全民健康教育不够,大众预防意识不强,没有在亚健康阶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才导致了严重的疾患损失。
六种人为亚健康高危人群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老年人口将增加2-3倍,同时,患慢性病人口的总数也将比现在翻几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统计,1/3以上的人群正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据调查,现在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紧张、易受惊吓等状态,而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此外,有时还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心律不齐等。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状态。虽然人们还未患病,但已经开始有不同程度潜在的患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这种亚健康状态其实就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该注意健康了。有时,亚健康在临床上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现在亚健康存在六大高发人群,包括体育人员、影视明星、中年知识分子、领导层人士、写字楼人群、司机。这些人如果要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惟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高强度的作业。
虽然目前对于亚健康的标准定义还没有确定,但是提高鉴定技术方法,使人们摆脱亚健康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既应该积极推广健康观念,使人们确定良好的健康观,拒绝透支健康,还应该提高评估技术和方法,由专业人员搞科研,制定最先进的临床标准。目前我国已经有仪器可以测试出亚健康状况,但在普及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
阻击亚健康以预防为主
世界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这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公认的规则。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顾问、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博士指出,根据世界成功经验,只有从患者前期即“亚健康状态期”开始全程预防,才能有效遏制慢性病。美国因预防做得好,最近20多年来冠心病减少了52%、脑血栓下降59%。现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也表示,根据世界惯例,每在健康教育方面投入1元钱,则可以在防治疾病上收到6到10倍甚至更大效益。他强调指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解决当今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对策,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第三届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就如何形成符合国情的预防干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当前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亟须解决。首先,国民对于健康、科学的生活保健知识知之甚少,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四十岁前用命换钱、四十岁后用钱买命的现象相当普遍,可以说很多人最终是死于无知,这一形势必须扭转。其次,预防、教育经费安排方面严重不足。对于国民日益严峻的亚健康蔓延问题,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制定了慢性疲劳症(CFS)的诊断标准;并投入经费,逐步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长效管理和预警机制。再次,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运作机制和科学、高效的推进方法。洪昭光教授曾提出,在健康教育方面应当走政府和市场结合、科研和科普结合、专家和社区结合的发展之路,这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