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信证券 田加强】、新财富酷鱼()
前厅坐诊、后堂抓药 ,坐堂医促传统医学焕发新机
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中医诊疗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医诊疗量(出院人数)占总就诊量(总出院人数)的比例分别从 2010 年的14.7%和 10.3%提升到 2014 年的 15.6%和 12.5%。而“前厅坐诊、后堂抓药、医药一体”坐堂医诊所则是中医类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了中医的传统行医习惯,使名医与名药得以相辅相成,在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调养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群众基础。
目前,坐堂医行业规模较小,预计提供的诊疗量仅占中医总诊疗量的不到 5%,但坐堂医资产较轻、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盈亏平衡,扩张速度相对较快,预计在不断扩充的基层医疗市场将大有可为,3-5 年内有望承接基层中医市场 15%的诊疗量。同时,由于坐堂医诊所依托于中药零售药店,药品收入不会受到公立医院用药结构变化的影响,未来有望显著受益于中药饮片和传统中药在 OTC 市场的繁荣,发展前景广阔。
中医需求旺盛 ,地位不断提升
中医是以古代我国汉民族的医学实践为主体的传统医学,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以辩证论治的原则,通过中药、针灸、跌打、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调节人体健康,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中医诊疗行业位于中药产业链最下游。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中医诊疗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从供给端角度看,我国中医医疗资源稳步增长,2014 年底,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数目达 43635 个,其中中医类诊所 38386 个,占所有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 88%;中医类医院 3732 个,占所有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 8.6%。2014 年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 87.72 万张,2010-2014复合增长率(CAGR)达 12.4%,占全国医疗机构总病床数从 11.5%增长到 13.3%。
从需求端角度看,2014 年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就诊量达 8.74 亿人次,2010-2014 年CAGR 达 9.3%,占总就诊量的比例从 2010 年的14.7%提高到 15.6%;2014 年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 2537 万人,2010-2014 年 CAGR 达 15.1%,占总出院人数的比例从 10.3%提高到了 12.5%。中医诊疗量占总就诊量和总出院人数的比例上升,体现了中医诊疗的需求旺盛、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
我们认为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调养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顺应了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未来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公立医院用药结构调整 ,中药 OTC 行业迎发展机遇
近几年,医保资金结存率逐渐下降,收不抵支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提出力争在 2017 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下降到 30%左右,而 2014 年我国综合医院药占比依然有 37%左右,在药占比和医保控费的压力下,医院端用药的规模整体承压。对于中药行业,我们判断将受到以下几点影响:
1. 对于中成药而言,由于其没有西药见效迅速,临床机理还需要进一步阐明,同时中药注射剂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中成药在医院端的规模近几年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14、2015 年我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规模的增速仅有 9.7%、2.5%,分别低于化药增速 4.2、3.2PCTs。我们认为药占比和医保控费的压力下,中药注射剂等中成药在公立医院用药占比的下降或不可避免;
2. 在医院端中成药的用药比例下降的背景下,中医凭在借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调养和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需求依然较为刚性,因此在医院端受到抑制的中药用药需求有望在 OTC 市场得到释放。这一点也可以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得以体现:相对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业绩在 2015 受到较大冲击,中成药 OTC 行业龙头同仁堂的业绩在近两年依然保持了较快且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3. 中药饮片近几年快速发展,2006-2014 年 CAGR 达 29.7%,领跑整个医药工业。由于不受药占比的影响,并享受 15%的药品加成等超福利待遇,我们判断中药饮片的快速发展趋势仍将保持。
前厅坐诊、后堂抓药 ,坐堂医模式优势明显
传统的中医行医方式——坐堂医模式最早起源于东汉。被后人评价为“术出于伯祖,而精于伯祖”、著有中医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伤寒论》的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当地瘟疫盛行,为了挽救黎民百姓,张仲景自学中医,并打破了官府的戒律,在朝堂为病人把脉开方,并称自己为坐堂医生。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将这一说法沿用至今。
现在的坐堂医模式更多的是指中医在药店或者其他场所,如国医馆等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为病人做出诊断,并在店里开方抓药。这种“前厅坐诊、后堂抓药、医药一体”的坐堂医模式,契合了中医的传统行医习惯,使名医与名药得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明显:
1. “医得药之存,药得医之用;药存则医存,药亡则医亡,亡医先亡药。”中医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医术,还取决于药材的质量,否则就算医准方对,却疗效不佳;
2. 名医坐镇,一方面可以在百姓购买中药的时候提供专业的中医指导,另一方面还可以拉动药店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