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让更好的中医诊疗服务基层群众(1)

让更好的中医诊疗服务基层群众(1)

发布:2016-08-07 15:15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记者亢春宁关键词50个日均门诊量北京专家:下午2点以后才吃午饭63岁的马文霞被失眠困扰了近10年,跑了多家医院,钱也花了不少,可还是反反复复不见好。6月28日

下午2点以后才吃午饭

63岁的马文霞被失眠困扰了近10年,跑了多家医院,钱也花了不少,可还是反反复复不见好。

6月28日上午8点30分,记者在市中医院门诊见到马文霞时,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并不像是一个饱受睡眠困扰的患者,靓丽休闲的衣着让人难以相信她已步入花甲之年。“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睡不好,白天当然也没精神,也懒得打扮了。现在睡眠质量明显好转了,这多亏了刘院长的治疗!我这已经是第五次来找刘院长看病了。”提起帮她治疗失眠的专家,马文霞言语中充满感激。她口中的刘院长,是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肾病学博士刘宝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市中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于2015年11月27日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挂牌“北京中医医院合作医院”,采取北京专家到市中医院出诊、查房、讲学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刘宝利博士受北京中医医院的委派来到了市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在市中医院的半年时间里,从出门诊、查房,再到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带教,他全面参与了各项医务工作。

6月28日是个周二,也是刘宝利出诊的时间。上午9点,诊室外已经挤满了候诊的患者。诊室内,一位中年肾病患者与身着白衣的刘宝利交流着病情:“我一直腰疼,好几年了,排尿也不太好。”“还有其他什么症状没?”……刘宝利仔细询问着,丝毫没有专家的架子。问诊过后,他为这位患者号了脉,随后让身边学习的两位医生记下药方,诊疗过程用了近10分钟。

记者估算了一下,一名患者诊疗近10分钟,一个小时刘宝利只能接诊6、7名患者,一上午工作时间内最多能接诊30名患者,而每当刘宝利出诊,挂号量平均在50人,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5人。“这么多的患者能看完吗?”记者问道。刘宝利呵呵一乐,笑着说:“每次出诊我都要下午2点之后才能吃上中午饭。”

关键词

500人次培训

带教医生:学医术更要学医德

北京中医医院历史底蕴深厚,名医辈出,无论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都代表着我国中医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医界享有盛誉。如何把北京中医医院的优势带给市中医院?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两家医院签约后,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及国家级名中医柴瑞霭就围绕“传统中药饮片―――细料药与毒性药的使用”、“冬季外感热病的中医治疗”等问题开展讲座。刘宝利挂职市中医院副院长之后,也不定期开展讲学活动,北京专家共培训医务人员达到500人次。

众所周知,中医和西医的诊疗区别明显,医务人员的学习过程也有很大差异。对于中医来说,大课堂讲座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有限。中医的传承要通过拜师,亲自跟老师临诊看病、遣方用药,才能学习到中医治疗的精髓。

李小兰,市中医院四病区主治中医师,刘宝利在市中医院带教的三名医生之一,从2015年12月份开始,她就跟着刘宝利出诊,到目前,抄写的中医药方,已经用了3个厚笔记本。“对于像我们这样只工作了几年的年轻医生,半年来跟刘院长的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在医术上,刘院长对于精方的使用,使每个病人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医德上,他作为一名专家,对待病人非常耐心和细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李小兰说。

关键词

高层次的学术活动

院长:医疗对接前景更光明

与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疗对接,给市中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精湛的医术,特别是北京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博得了全体职工的认可。

“北京专家医术高、态度好,而且患者就医费用也不贵,患者总体评价非常好;对医院来说,更是提升了诊疗和学术水平。”王韶军介绍,下一步,市中医院还将不断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努力把肾病科和皮肤病科打造成京西北地区中医药治疗的区域性中心,还会在骨伤科、脾胃科、脑病科等科室积极展开合作。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将派一些中青年骨干到北京中医医院拜师、进修和接受规范化培训,尽快提升市中医院的诊疗水平。

为了活跃张家口中医药学术氛围,提升张家口整体的中医服务功能,市中医院拟在8月份举办由北京中医医院、张家口市中医院、张家口市中医学会主办的高层次中医学术讲座活动,将聘请国家级专家前来讲学授课,这样的级别和规模在我市也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