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长沙市中心医院,脾胃门诊主任医师夏苏英为一名三个月大的婴儿复诊。图/记者陈韵骄
9月6日一大早,长沙市中心医院脾胃门诊主任医师夏苏英来到门诊室,已有不少患者等待在门口。一上午,夏苏英看诊了30多位病人,这还是人少的时候,“最多半天可以看五六十人,看多了自己也受不住。”这是她每天的工作状态,不同的是,原本只有她一人的门诊室,如今多了股年轻的味道,这是夏苏英传承工作室成立后带来的改变,“85”后年轻中医生陈若洲与陈小淋被选为工作室继承人。如今每次门诊,夏苏英都会将在医院工作的陈若洲带在身边。
30多年从业时间里,夏苏英眼见中医从辉煌到“退化”,也听见对这一行越来越大的质疑声,但她相信“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如何为“断层”中医培养人才,才是她更关心的。本报记者王诗颖实习生张丽长沙报道
望闻问切
“当患者走进门诊室时,诊断就开始了”
9月6日,刚满3个月的毛毛(化名)被妈妈抱着,来到夏苏英的门诊复查。刚满月,孩子就患上肺炎,这两个月一直在吃中药,身体好转。
看到毛毛圆嘟嘟的脸蛋,夏苏英笑着拉了拉孩子的手,一边对家长叮嘱注意事项。
夏苏英今年刚满52岁,从年龄来说不能算老,却是名副其实的“老中医”,14岁考上卫校,16岁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行业已经36年了,她的生活一直与中医联系在一起。
“小时候看医生,很神奇,怎么可能看一看就能把病治好了呢。”夏苏英是益阳人,在她眼中,那时候家乡的大人好像多数都会点中医技法。
有人中暑昏倒了,立刻有邻居过来为他刮痧,有人眼睛肿了,也有人能找到对应的经络来治疗,“最好笑的是,10岁那年,曾自制火罐,却差点把肚子给烧了。”
处在这样的氛围里,夏苏英从小对中医充满好奇,1983年报考学校,她选择了中医医疗专业,“那时候生病都看中医,对西医根本不了解。”
毕业后,夏苏英做过肝癌方面的治疗,待过急诊科,也做过针灸。2008年,在长沙市中心医院成立了自己的脾胃门诊,“算是对中医开始了真正的研究。”
在夏苏英的看诊过程中,不少患者进来后都像熟人一样和夏医生打招呼,“因为中医不是一次就能恢复的,所以很多人都成了朋友。”
其中最特别的,是几名年轻人。今年24岁的邓瑞明在夏医生这看了大半年,“身体虚的情况好了很多。”
这一次,邓瑞明是陪同学来找夏医生调理身体的,“同学最近身体比较虚,又有月经不调的问题。”在西医没有检查出任何异常的情况下,邓瑞明便介绍同学来看中医。“比较信任中医,有些情况下中医比西医能更好地调养我们的身体。”
夏苏英开始为这位同学号脉。先伸出三根手指放在她的桡动脉上,夏苏英发现她的脉搏跳动较弱,“很明显患者的气血和脾胃比较虚弱。”
“当患者走进门诊室时,诊断就开始了。”夏苏英说,从患者的脚步中可以有个大概判定,体虚者在走路时不稳,头重脚轻,且脚步沉下来的时间相对较短,脸部气色没有那么红润,“你以为我们只把了脉,其实我们已经全部观察到了。”
中西交锋
见效慢伪科学?中医质疑声越来越大
也是在这30多年的“观察”里,夏苏英发现,原本在自己心中神奇和神圣的中医工作,慢慢地好像被迅速发展的西医所取代,“西医设备先进,治病快,确实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
也因为西医的发展,让中医开始发生了变化,来看病的人少了,中医开始被边缘化,主要在保健、康复治疗或是治胃病中出现。
“如今看到中医有了各个科室,其实在以前的中医里是没有的。”夏苏英说,中医本身就是全科医生,并没有科室之分,只是后来为了体现专业性,中医也分了科室,“但其实算是一种退化,中医的看病范围变小了。”
夏苏英看到了中医的“退化”,也看到了网络上、生活中对于中医的质疑。因为西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快速的治疗方式,而中医几剂药喝下去后,可能依旧没有反应。也因为这样,在夏苏英工作中,经常就有病人因为见效慢的问题,而中途放弃看中医,转而去西医治疗。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这是夏苏英熟悉且一直相信的观点。这几年网上不少声音在说“中医是伪科学”,对于这样的质疑,夏苏英反而表现得很平静。读大学时,她也曾质疑过,中医倡导的“精、气、神”真的是符合科学的吗,对人体越来越了解后,夏苏英反而更加肯定中医的“科学性”,“中医把人放在宇宙的大环境中,人是一个整体,将人置于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对人的形体和心理形成科学的认识。”
当然,中医在《黄帝内经》之前一直属于探索状态,西医也是经过不断的探索才形成的,“不能因为中医里一些不科学的内容,就否定整体的科学性”。
不过,中西医总体是“和解”的,体现在夏苏英这里,便是她的患者在看病之前,有的会做一个西医的检查,然后再去她那里进行针对性治疗。
选择传承
成立传承工作室,为断层中医培养人才
在中医行业工作了30多年,近年来夏苏英又多了一层担心,“中医生普遍年纪都偏大,学中医的年轻人少,愿意看年轻医生的人就更少了。”
年轻的中医总给人“不放心”的感觉,夏苏英想改变这样的情况。从8年前开始,她就想培养自己的学徒,每年有医学院的学生来实习,夏苏英总是努力要几个名额,希望能够培养,可几年过去了,却没一个学生真正对中医感兴趣,这让夏苏英有些失望。
今年因为名医工程的启动,夏苏英有了自己的传承工作室,也拥有了两名徒弟,其中陈若洲是由夏苏英在院内自己挑选,另一位则是大托卫生院的中医师陈小淋。
夏苏英收徒弟有两个标准,第一要热爱,第二不能古板,“不能完全排斥西医,很多西医的前期检查可为我们了解患者提供很好的帮助。”
“培养一个好的中医师,至少需要十年。”面对两位“85”后徒弟,夏苏英很上心,陈若洲在医院,每天门诊时都会将他带在身边,除了让他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外,夏苏英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很多人看到年轻中医独自诊断,都不放心,但如果身边坐了个老中医,或许会更信任一些。”久而久之医术得到认可,就不用再担心没有病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