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福建水产品环环“用药” 从业者曝赴宴自带鱼虾

福建水产品环环“用药” 从业者曝赴宴自带鱼虾

发布:2016-01-03 19:1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福建水产品环环“用药” 从业者曝赴宴自带鱼虾

加载中...

福建水产品环环“用药” 从业者曝赴宴自带鱼虾

养殖环节有抗生素,运输环节有麻醉剂,保存环节有甲醛,水产品真是环环有猫腻!

近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食品抽检结果,福建的鱼虾类成为水产品不合格的重灾区。厦门的情况如何?导报记者近日采访得知,厦门的水产品来自各地,今年也有6批次抽检不合格,抗生素和孔雀石绿被检出。

厦门部分水产从业者,也向导报记者揭露鱼虾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用药”秘密。

福建成水产不合格重灾区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6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捡情况,6类食品3518批次样品中检出不合格样品65批次。问题最大的是水产品及水产制品,不合格率高达10.53%。

福建是问题最大的重灾区。在27批次不合格淡水/海水鱼虾类水产样品中,有17批次产自福建,占到了一半以上。品种涉及龙胆鱼、鲫鱼、多宝鱼、青斑鱼、鲈鱼、明虾等等,养殖有海水的也有淡水的。

主要检出的是呋喃类抗生素、孔雀石绿等。食药监总局明确指出,呋喃类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很快发生代谢,代谢产物在组织中存在较长时间,人体长期摄入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并有一定致癌性。“黑心商家养殖水产的猫腻都差不多!”在厦门卖水产近十年的老周说,从养殖到运输再到销售,三大环节都会有添加剂出现。

养殖环节 乱用抗生素

先说养殖环节,抗生素的大规模运用就是在这个时段。“抗生素使用一般在养殖全程,前期保苗,后期抗病。”厦门一位多年前曾在外地办过水产养殖场的渔民老林(化名)坦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鱼虾的存活率。

他举了个养虾的例子。养虾风险很大,能不能赚钱关键就看存活率,“一池虾子存活率在5成以上才能赚钱”。“周围的人都在用,自己当然也会用,不然只能等着亏钱。”老林说。

不单是抗生素,水产的养殖过程中,还有其他成分被陆续加入。这些残留物质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

老林透露,“还有人会用孔雀石绿”,能杀菌,帮助“受伤的鱼鳞快速愈合”;如果养蟹类,还有可能用激素成分,刺激其性腺分泌激素,进而长出满满的“红膏”。

运输环节 使用麻醉剂

运输环节中,为了提高活鱼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业内也往往会采用使用麻醉剂的办法。

比如龙胆鱼、青斑鱼,个头很大,“运输时好动,会乱跳,跳多了就会受伤或者死掉,所以要用到麻醉剂”。

老林口中的麻醉剂,导报记者随后查询一看,目前有MS-222、过氧碳酸钠、哇哪丁、尿烷、弗拉西迪耳等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种类,此外还有“丁香油水门汀”等非法添加物。

这些麻醉剂,有的能很快在鱼体内代谢完毕,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但有的却可能残留在鱼体内,对人体产生危害。

销售环节 死鱼竟泡甲醛

到了水产批发市场,猫腻还没完,这次是对死鱼做手脚。“一般来说,冰鲜的鱼只能保存1-2天。”老周告诉导报记者,但在部分水产市场,有的死鱼却能摆好几天不坏,猫腻就在于给死鱼泡甲醛。

按照行内最普遍的办法,死鱼保存要泡冰水,这种低温水能够让死鱼减少与空气接触,不易腐坏,但能争取到的时间有限,这时候,有的商户就会在冰水里加入甲醛福尔马林,“浸泡后鱼的黏液还在,看起来卖相好,有光泽”。

业内这些半公开的秘密,老周早已摸清。“还有人给死鱼化化妆,上上颜色,让鱼看起来新鲜一点,价钱就能卖高一点。”

专家说法

养殖户惯用“禁药”

其实,养鱼过程中是允许用药的。厦门一名多年从事水产研究和检测的专家告诉导报记者,但国家有设定相应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量,以及使用完后的休药期。

所以那些代谢时间长,甚至从鱼苗长到成鱼都会有残留的抗生素,国家农业系统都禁用。

“比如硝基呋喃类药物,平时人治疗胃病使用的痢特灵就是这种,但是在养殖中是绝对禁用的。”这名专家说,这类药物在水产中容易残留,食用后人体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以后针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减小很多”。

明知有毒,为什么还在用?“很多养殖户,一旦鱼虾生病了,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总不能整池的鱼虾都死光,这时候大家普遍用的抗生素就会成为首选。”这位专家分析说,再加上用药成本较低,药效快,很多养殖户的不良用药习惯就这么养成了。

对此,专家建议,渔业主管部门、食药监部门需要联手,分阶段管理。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才能购买放心的水产品?

专家也建议,目前厦门市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方面的管理还较为到位,消费者应尽量前往正规摊贩进行购买,因为这些地方的水产品处在监管过程中,而且可以进行产地追溯,比较有保障。

厦门水产多来自外地

赴宴自带鱼虾

“不怕你笑话,我现在出去吃饭,如果是比较熟的人,我都自带鱼虾赴宴。”老周(化名)在厦门卖水产近十年了,吃生鲜却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如果是婚宴或者正式宴请,我就尽量不吃桌上的海鲜。”

为啥?不敢吃!大多是养殖的,“用药太多”。

厦门水产市场真的不靠谱吗?在中埔水产批发市场,导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农业部的定期抽检,今年以来,厦门已经定点抽检了三次共75个批次的水产品,其中出现6个批次的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2%。

抽检的地方主要在于中埔水产品批发市场、美仁宫农贸市场等。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处处长林情员透露,不合格的产品中,主要检测出的就是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等抗菌、杀菌类药物残留。

林情员说,针对检测出不合格水产品的经营者,会责令其通过更换进货渠道等进行整改,并进行连续复检,合格才可以继续经营。

本地养殖极少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了解到,目前厦门水产养殖业几乎没有。存在的小部分养殖,主要是淡水牛蛙,以及个别的鱼虾类,这些都有经过严密的监控。

目前厦门市面买到的水产品,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流入的。渔业处处长刘巍说,产品来自全国各地,福建并不占大多数,来自广东、浙江的水产品也很多。这些养殖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厦门的水产品质量。(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