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2】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2】

发布:2021-04-06 19:48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最近这些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烦心事,欧美那套较为稳固的食品安全体系让人羡慕,但是,在历史上,他们的“黑心食品事件”也曾层出不穷,由乱到治,走过

  2.黑心商家炮制“工厂火腿”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2】

质量粗劣的“工厂火腿”

  1

  火腿、熏肉和咸肉向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家庭肉食,尤其是火腿,香醇味美,是夹肉面包、各式面条和汤羹的上佳配料。

  一直以来,西班牙、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有各自的传统名牌火腿,如德国西伐利亚火腿和西班牙芭玛火腿,均是家喻户晓的顶级名品。制作这些名牌火腿,虽然腌制和发酵工艺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用料上乘。以早期的德国西伐利亚火腿为例,它是以纯野猪肉制作的。每年冬季来临之前,猎户便到山林中猎杀那些长年进食橡果和新鲜植物、体重在150-180公斤的野猪,猎杀后剁下两具后肢,按照祖传秘方操作,经过长达30个月窖藏腌制,待其香味扑鼻,隐隐透出阵阵杜松子香时,方能出窖。

  德国西伐利亚火腿最风行的时候,各国食客为了品尝正宗地道的美味,不惜远道而来。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这些质量上乘、味道独特的名品火腿变得供不应求,制作这些火腿的专用山林野猪数量有限,橡果和松子也只一年结果一次,巨大的市场缺口出现了。

  为了获取巨额利润,一些贪婪的商家开始生产冒牌名品火腿,他们抢购当地的土猪,或把野猪和家猪杂交,加以圈养,待其长大至80-110公斤左右,放养山林一段时间后,再行宰杀腌制火腿,打着纯野生猪肉制作的名号推向市场。

  为了缩短产期和增加产量,传统腌制过程中的许多工艺细节如必须采用上等海盐,定期揉按腿肉使盐分均匀渗透;每天有专门技师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确保猪腿盐量吸收恰到好处;定期翻动火腿使其通风透气等等,都被制造商简化了。

  2

  到了上世纪初,粗制滥造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欧洲市场上再也难觅到实际的30个月山村窖藏火腿,连窖藏两年的火腿都成了稀罕之物。由于腌藏期不足,火腿变得极易变质,顶级名品的独特香气、口感和味道荡然无存,市面上一片抱怨之声。

  而随着无所不能的化学色素和添加剂的出现,黑心贪婪的商人更是在工厂内直接“腌制”火腿,仅需两三个月时间就可炮制出所谓名品火腿。工人把注水探针插入猪腿,坚果香、熏肉香、松烟香等味道均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调制而得以脚连续踩压水泵约20分钟,让各种调味剂和色素注遍整条火腿,工人戏称此过程为“给它们增加20%味道”。

  就算以往最难解决的腿骨和腿肉连接部分的传统颜色和味道,只需抽出腿骨,塞入加热的铁棒,熏制和晾晒一段时间,便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一些变质的猪腿肉,也被用于制作火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恶臭难闻,工人甚至忍受不了,要不时跑到户外透气。这时的欧洲火腿市场,已没有以往的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的区别,全部“工厂火腿”通通成了一等品。

  劣质的“工厂火腿”令传统优质火腿声名狼藉,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府都陆续对这种造假现象进行打击,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法,对制作肉类食品的原材料产地、主要成分、包装运输等都作了具体要求,还列明了详细的处罚条款。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肉制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之风才被扭转。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2】

欧美整治“黑心食品”历程:媒体和民间打假力量功不可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