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假羊肉”、“毒生姜”等农产品安全事件的接连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让部分市民对食品安全产生信心危机。
“自己吃的菜都在家里的院子种,大棚里的菜主要是供应给城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菜农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无独有偶。最近有位肉牛养殖户对笔者称,他家饲养的肉牛4个月就可以出栏,自己也不吃自家饲养的牛肉。
菜农不吃自己种的菜,姜农不吃自己种的姜,牛农不吃自己养的牛……以身“试毒”权利,慷慨让给他人,值得深思。中国式的食物安全链,何时步入放心区?全民翘首期待。
期待“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提振安全信心。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谈及食品安全时强调,要“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指出,“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代价。近期频现的问题农产品,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5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期待“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提振消费者的安全信心,期待民以食为天晴空万里,阴霾不再。
期待“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更期待标本兼治的农产品安全完整结构的建立。毋庸讳言,利字当头,是农产品“灰色产业链”的祸首。笔者认为,食品安全的治标,应重点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从制度上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对种植、养殖过程的每一个链条进行备案登记,使居民消费的每一块肉、每一袋米、每一株菜等,都能追溯到生产源头,在“冤有头债有主”的问责中,铲除人人“以身试毒”的毒瘤。食品安全的治本,重在重建社会责任良知。社会责任的良知,首先在于培育全民守法为荣的尊重法治意识,让每个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种种权利。其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各类宣传载体的导向作用,实现倡导氛围的全覆盖、有效果。再次,培育从业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生态环境。重建社会责任良知良方多多,笔者无用赘述,只知任重道远。
我们期待着,“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让违法者在一次次高成本的违法中望而止步,重树农产品安全信心;通过重建社会责任良知,可以让农产品从业者拥有更多的公民责任,共同守护百姓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