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進料確實把關 才能甩惡名
2014年09月06日 20:33 中央社
中央社
點閱350
我要評比
2/10
台灣食品加工業技術不斷精進,企業規模持續壯大,但黑心食品事件也層出不窮,消費者所仰賴的「品牌」信賴感正逐步崩壞中,唯有企業本身做好把關才能甩掉惡名。
食品加工業過去著重的是產品研發、行銷及通路,隨著網路科技的飆速發展,「黑心食品」也更容易被揭露,惡名「揚名國際」的速度更是零時差。
連續二次的惡油事件,不只重創台灣消費者的信心,業者擔心,由於此次受波及的產品別相當廣泛,對台灣食品加工業整體的影響將更深更廣。
不只是食品業者,由於不少餿水油恐流入全台各大夜市,觀光產業恐跟著遭殃,令人作噁的「香豬油」流竄全台,台灣「美食王國」名號已經跟著崩壞。網友感嘆「GMP」不能信、「大廠品牌」不能信,到底還有什麼可以信?
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銅葉綠素再到餿水油事件,從近年來幾次的黑心食品風暴中不難發現,只要事件一發生,受到波及的廠商在第一時間大都以「受害者」的角色及態度去面對處理。但難道原物料採購的「把關」,不是企業在品質控管上的最重要關卡嗎?
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兩度身陷黑心油風暴,去年11月味全21項油品因混油下架,此次再陷餿水油風暴,用餿水油製造食品,12項肉鬆、肉醬中槍下架,顯然味全在原物料把關的控管上出了不小的問題。因此引來外界直指其太重視成本,卻忽略品質把關,檢驗、內部控管統統不及格的批評。
學者表示,從味全連續出包事件觀察,顯然未從上次事件得到教訓,不應一味相信書面資料、以成本為首要考量,專業食品大廠警覺性應更高。許多國際知名食品大廠為確保使用原料無虞,對採購原料廠都會實地評鑑。資料可以作假,但透過不定時現場實地審查,從許多細節都能提前看出問題。
業者和政府如果無法從每次事件學到教訓,食品業要甩「惡名」只能說難上加難。此次出包的強冠黑心豬油竄全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強冠公司的235家下游進貨客戶廠商名單,包括味全、味王、85度C的F-美食、工研、黑橋牌、奇美等大廠。
食安問題不斷上演,社會大眾開始質疑過去政府大力推動的GMP機制。不過,其實業者一味的Cost down,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的另一大原因;但食品安全是民眾最基本的需求,若信任感一再被破壞,食品安全將蕩然無存。
國際級的專業檢驗公司SGS營運長楊崑山認為,多數食品廠不願意花錢做好源頭管理,是食品安全屢屢亮紅燈的主因。
源頭管理,不單單是食品產業永續經營的命脈,包括涉及性命安全的汽車產業,甚至是現代人必備的手機、電腦相關產品都一樣,稍有不慎都將可能面臨嚴酷考驗。食品業的源頭管理,比電子產品更加複雜,不應只是看供應商提供的檢驗報告就過關,還要經常到供應商的工廠勘查,了解材料的貨源與生產過程,一層一層往源頭追。
幾次食安風暴後,食品安全意識高漲,有能力的食品大廠開始建置自己的檢驗中心,義美是最早投大筆資金建置國家級檢驗中心的業者,統一也斥資新台幣10億元投入興建食安中心,預計明年啟用。
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曾指出,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統一企業,集團在食品安全上的投入是沒有上限的,但投入也必須要知道投入了什麼,所聽到、看到的都已經去預防了,食品安全是我們的生命,只能盡心去維護。
味全表示,繼在新北市汐止區的檢驗中心後,今年也將投資逾新台幣1億元,在雲林味全斗六工廠設立第2個國家級檢驗中心,用以強化食品安全保證。
綜觀產業近一年來的演變,食品大廠對食安的重視已日益增長,願意投入的資源也相較以往高出許多;但就如各家大老闆常常說的,食品是良心的事業,真正做到多少只有自己知道。不過時間還是足以考驗一切的,要甩掉惡名,只能靠廠商自己在源頭的把關。1030906
(中央社)
關鍵字:食品、大廠
點閱350
我要評比
2/10
下一則:幸福企業 聲寶追求目標
上一則:寶齡腎病新藥 獲美藥證
相關新聞
發表意見()
中央社
訂閱財經新聞
最熱新聞 快,才是硬道理!
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