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进料确实把关 才能甩恶名
2014年09月06日 20:33 中央社
中央社
点阅350
我要评比
2/10
台湾食品加工业技术不断精进,企业规模持续壮大,但黑心食品事件也层出不穷,消费者所仰赖的「品牌」信赖感正逐步崩坏中,唯有企业本身做好把关才能甩掉恶名。
食品加工业过去着重的是產品研发、行销及通路,随着网路科技的飙速发展,「黑心食品」也更容易被揭露,恶名「扬名国际」的速度更是零时差。
连续二次的恶油事件,不只重创台湾消费者的信心,业者担心,由于此次受波及的產品别相当广泛,对台湾食品加工业整体的影响将更深更广。
不只是食品业者,由于不少馊水油恐流入全台各大夜市,观光產业恐跟着遭殃,令人作噁的「香猪油」流窜全台,台湾「美食王国」名号已经跟着崩坏。网友感嘆「GMP」不能信、「大厂品牌」不能信,到底还有什么可以信?
三聚氰胺、塑化剂、瘦肉精、铜叶绿素再到馊水油事件,从近年来几次的黑心食品风暴中不难发现,只要事件一发生,受到波及的厂商在第一时间大都以「受害者」的角色及态度去面对处理。但难道原物料採购的「把关」,不是企业在品质控管上的最重要关卡吗?
顶新集团旗下味全两度身陷黑心油风暴,去年11月味全21项油品因混油下架,此次再陷馊水油风暴,用馊水油制造食品,12项肉松、肉酱中枪下架,显然味全在原物料把关的控管上出了不小的问题。因此引来外界直指其太重视成本,却忽略品质把关,检验、内部控管统统不及格的批评。
学者表示,从味全连续出包事件观察,显然未从上次事件得到教训,不应一味相信书面资料、以成本为首要考量,专业食品大厂警觉性应更高。许多国际知名食品大厂为确保使用原料无虞,对採购原料厂都会实地评鑑。资料可以作假,但透过不定时现场实地审查,从许多细节都能提前看出问题。
业者和政府如果无法从每次事件学到教训,食品业要甩「恶名」只能说难上加难。此次出包的强冠黑心猪油窜全台,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公布强冠公司的235家下游进货客户厂商名单,包括味全、味王、85度C的F-美食、工研、黑桥牌、奇美等大厂。
食安问题不断上演,社会大眾开始质疑过去政府大力推动的GMP机制。不过,其实业者一味的Cost down,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的另一大原因;但食品安全是民眾最基本的需求,若信任感一再被破坏,食品安全将荡然无存。
国际级的专业检验公司SGS营运长杨崑山认为,多数食品厂不愿意花钱做好源头管理,是食品安全屡屡亮红灯的主因。
源头管理,不单单是食品產业永续经营的命脉,包括涉及性命安全的汽车產业,甚至是现代人必备的手机、电脑相关產品都一样,稍有不慎都将可能面临严酷考验。食品业的源头管理,比电子產品更加复杂,不应只是看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就过关,还要经常到供应商的工厂勘查,了解材料的货源与生產过程,一层一层往源头追。
几次食安风暴后,食品安全意识高涨,有能力的食品大厂开始建置自己的检验中心,义美是最早投大笔资金建置国家级检验中心的业者,统一也斥资新台币10亿元投入兴建食安中心,预计明年启用。
统一企业董事长罗智先曾指出,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统一企业,集团在食品安全上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但投入也必须要知道投入了什么,所听到、看到的都已经去预防了,食品安全是我们的生命,只能尽心去维护。
味全表示,继在新北市汐止区的检验中心后,今年也将投资逾新台币1亿元,在云林味全斗六工厂设立第2个国家级检验中心,用以强化食品安全保证。
综观產业近一年来的演变,食品大厂对食安的重视已日益增长,愿意投入的资源也相较以往高出许多;但就如各家大老板常常说的,食品是良心的事业,真正做到多少只有自己知道。不过时间还是足以考验一切的,要甩掉恶名,只能靠厂商自己在源头的把关。1030906
(中央社)
关键字:食品、大厂
点阅350
我要评比
2/10
下一则:幸福企业 声宝追求目标
上一则:宝龄肾病新药 获美药证
相关新闻
发表意见()
中央社
订阅财经新闻
最热新闻 快,才是硬道理!
中时电子报【即时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