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潲水油、苏丹红、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毒牛奶、毒豆芽、染色馒头、毒大米、毒奶粉、毒虾粉、注水肉、皮革奶、化学面条、水银刀鱼、人造蛋……21世纪的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无敌”抗体,并且从民以食为天的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卖菜人的“两块地”逻辑
在上海周边的农庄里,一些农贩正在当地村民手中,收购农产品(000061,股吧)。
道路两旁的空地上,都可见到各种用过的袋子。有些是化肥袋、有些是农药袋。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作物种下之后,就会使用各种农药和化肥,会让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问及自己吃的食品是否使用农药化肥时,他们毫不避讳的会指出,自己有两块地,其中有一块就是种给自己吃的。“我们自己不吃化肥农药过的蔬菜,可蔬菜不打农药和化肥,卖相不好,餐厅不要。”
卖豆芽的人不吃豆芽,卖豆腐的人不吃豆腐,卖猪肉的人不吃猪肉,卖鱼的人不吃鱼,卖鸡的人不吃鸡……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商、药监等部门整治起来轰轰烈烈。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批又一批黑心商家游离在在法律监管不到的灰色地带,消费者要吃到真正安全的食品并不容易。
国人的食品安全该如何做?
随着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增多,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使人类食物链变得更为复杂。食品中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存在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食品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决不能等闲视之。”
QS360第三方食品溯源公共平台的农业专家李怀东表示,瘦肉精、僵尸肉、毒大米等流入餐厅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食品从源头上管控不严,加之“惟利是图”的无良商人,再加上生产条件的因陋就简、生产规模的小散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改变国人落后的饮食观念。
近年来,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食品溯源制度。食品安全追溯,通俗地讲就是给食品配备“身份证”,明确标明食物的来龙去脉,以便于消费者查根溯源,从而确保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注:
QS360:第三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开放开发平台,通过自主OCS (Open Could Systems)开发开放平台,以O2M模式提供多维度的“端到端”服务, 致力于打造基于Open to Open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运营平台,其产品技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市场应用,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