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3)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3)

发布:2018-08-03 06:07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做“活”运动康养。大力发展探险(溶洞/原始森林)、登山、攀岩、滑翔、蹦极、骑行等运动康养;以国家级、国际性赛事节事为依托,利用风景廊道、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设施和产品,开展运动康养;支持延边、白山、通

做“活”运动康养。大力发展探险(溶洞/原始森林)、登山、攀岩、滑翔、蹦极、骑行等运动康养;以国家级、国际性赛事节事为依托,利用风景廊道、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设施和产品,开展运动康养;支持延边、白山、通化和长白山把环长白山、沿鸭绿江和图们江单车骑行打造成国际风情骑行运动康养品牌;支持长春、吉林等地引进符合避暑特点的马拉松、环湖环城自行车等运动节事,引导和培育大众运动康养生活习惯。

做“优”美食养生。利用人参、大米、梅花鹿、林下特产、矿泉水等天然健康食材,精做地方特色美食,让游客品出吉林味道,品出舌尖清香;深入挖掘吉林传统美食文化,开发高端药食同源养生食谱,打造一批养生美食品牌;支持和培育一批特色美食名店和龙头企业,鼓励研发、生产、销售即食、易带美食产品,塑造“吉林食养”品牌形象。

做“大”康养集聚区。抢抓森工转型、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机遇,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团队、康养投资机构;支持开发一批低温康养样板基地、医疗公园、养老度假区、康养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支持大型雪场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打造国家体育旅游基地、运动休闲基地,实现“避暑”“健身”双轮驱动。

2.重点推进研学旅行。

建设一流研学基地。以学生暑期旅游和亲子游为主要目标市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文化科教基地、水文植被地质景观、能源水利工程、航天航空园区、名人故居等教学观光;鼓励参加特种技能培训基地、野外拓展营地、青少年军训营地等特种培训,建设一批国际标准的研学营地和研学基地。

开发特色研学产品。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创新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东北抗联、杨靖宇、一汽、长影、卫星观测站、森林、湿地、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红色、工业、文化、科普、生态、民俗等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研学旅行产品。

提升研学运营能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研学旅行产品市场运营能力;加强研学管理交流,加大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及培训机构依托长白山景区、长影旧址博物馆、中国一汽等重点研学产品,打造北方研学师资培训基地;提高交通、保险及安全、管理等组织保障水平;鼓励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等机构和市场主体开发研学线路,组织参与研学产品设计和管理,加强青年学生研学国际交流,打造吉林研学新样板。

3.引导激发避暑旅居。

实施“一去三引”战略。把避暑旅居作为房地产去库存的重要途径,长期作为引进旅居新人口、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和引进双创人才的重要抓手;摸清主要旅游城市、小镇和功能区房地产闲置底数,优先将配套完善的城市商品房转为旅居地产。

释放资源共享经济。加强产业配套服务,支持乡镇、街道、社区、医院等单位和机构为避暑旅游、康养、旅居等人群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完善娱乐、休闲、生活等配套设施;释放社会闲置房产,发展公寓和民宿经济,缓解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支持长白山、松花湖、净月潭、向海等知名避暑景区与周边村镇、周边城市共建共享度假公寓和旅居集聚区;引导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等沿江特色避暑县市、乡镇,开发旅居社区、服务站;鼓励万科松花湖、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北大壶等滑雪度假区、冰雪景区开发避暑休闲产品。

(四)积极拓展产业链条。

大力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推进技术、资源、产品、市场、经营、组织、制度、人才等八方面整合创新,促进“避暑”吸引核心形成、业态规模壮大、配套设施跟进、管理营销助推;拓展“避暑”核心价值链,围绕吸引核实施游客便利化“搬运”,由游客聚集、引导消费聚集、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推进避暑产业集群化由低至高递进发展过程。

大力培育“避暑旅居+服务创新产业链”。形成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营销推广、运营维护、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配套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旅居人口就业创业。

大力推进“避暑康养+医养+食品+产品制造产业链”。以避暑康养为主线,构建康养管理、投资融资、大数据开发与管理等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支持设立康养管理总部,鼓励康养专用产品研发生产,建设绿色食品源头生产和精加工基地,协同创新健康医药研发与生产。

大力推进“避暑运动+节事赛事+装备制造产业链”。以重大避暑节事赛事为依托,延伸专业赛事节事运营服务,联动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休闲旅居车、全地形车、旅游船舶、休闲运动装备等产品研发生产,扶持吉林天火科技、辽源改装车厂、吉林市江城船舶制造、梅河口市依华渔具等企业做强;引导休闲装备产业集聚,打造长春新区行走装备、辽源袜业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避暑休闲+电子商务+特色产品产业链”。适应休闲消费市场需求,深度开发、精致包装特色名优产品、食品、纪念品,推进电子商务,合理布局休闲购物超市,打造休闲购物街区,让顾客游得舒心、买得放心。

(五)重点强化“三大”产业支撑。1.加大人才智力供给。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突出服务经济复合型人才新供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各类高校开设避暑休闲产业人才培育课程,加强避暑休闲方面职业教育;实施全省避暑休闲产业人才培训工程,梯次培养一批行政管理、企业高级管理等管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康养、医养、运动、林业、地产转型、红色、工业、乡村旅游等紧缺服务人才。

创新柔性引才模式。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聘请康养、运动、度假等方面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和资本管理者,组建避暑休闲高级智库;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引省外高层次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形式,实行成果转化、技术转让与技术指导等合作模式,为我省休闲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强化激励科技创新。

技术整合产业创新。积极推动新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建立年度产业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团队给予适当形式的激励;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对避暑城市、重点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等舒适度指数做好精细化信息发布;组建避暑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引导和孵化避暑产业创新;鼓励通过互动开发、开源创新等多种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