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2018-08-03 06:07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避暑休闲产业是夏日经济的新形态、吉林省振兴发展的新领域。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利用好全域温润清爽的战略性气候资源优势,重设起跑线,发展新经济,创新推进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7月26日)

避暑休闲产业是夏日经济的新形态、吉林省振兴发展的新领域。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利用好全域温润清爽的战略性气候资源优势,重设起跑线,发展新经济,创新推进避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避暑休闲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时间空间要产业,向生态气候要效益,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避暑休闲名省和新兴旅居大省,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于“三季应一夏”的时间优势,着手于“三带一二”的避暑新经济,着实于“山水林田城”的发展空间,着眼于“旅居新人口”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的发展格局,全力营造“宜游、宜养、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系统构建“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现代避暑休闲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游客需求作为市场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避暑休闲需求;将引进“旅居新人口”作为发展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突破制度创新、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破解避暑休闲产业资源配置市场化难题,加强科技、商业、资本、管理创新,培育创新价值链。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标准实施全过程绿色管理,规划、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全价值链的避暑休闲产业。

坚持文化生成。培育温带生态避暑生活方式,倡导传播低温养生理念,把生成避暑文化作为推动避暑产业发展的内生性持久动能,打造国家避暑目的地品牌。

坚持四季融合。统筹谋划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及春秋四季产业发展,实现“避暑”“冰雪”双轮驱动,以两季繁荣带动春秋,驱旺全年。

(四)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设成为国内首选的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国家避暑中心,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避暑新经济初步显现。

改革创新与政策重点突破。创新性提出避暑休闲产业用地政策,建设稳定有预期的避暑新经济营商环境,制定针对旅居新人口服务政策,以创新为主导的配套政策、激励政策完善有效。

市场体系与主体活力迸发。建立开放、公平、有序、竞争的避暑休闲市场体系,实施“百千万避暑产业活力工程”,培育百家国内外知名避暑休闲领军企业、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万名双创人员参与发展,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凸显。避暑休闲产业综合收入超万亿,各类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避暑休闲基地达到50个,建成10个以上避暑名城,打造20个以上特色避暑名镇;年避暑休闲过夜游客达1亿人天,省外、境外到吉旅居人口达100万人;避暑康养、旅居、研学三大新兴业态行业集中度超过30%;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50个,高端双创人才新增1000人以上;避暑产业创新科技投入比例大幅提高。

空间动力和时间效应释放。全省形成名山引领、名城带动、多链联结、区块融合的全域避暑空间新格局;“三季应一夏”的时间效应充分释放,形成“22℃的夏天”品牌形象和“避暑到吉林”的市场号召力。

二、主要任务

(一)生成避暑休闲文化。

深耕传统地域文化。吉林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新中国工业文化、黑土地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是地域文明的结晶,既要传承,也要发扬,更要提升。要通过植入避暑休闲元素,丰富形式,拓展空间,延伸内涵,实现再挖掘、再包装、再呈现,使传统地域文化焕发新的光辉,在避暑休闲产业发展中实现文化升级,在中华文明进步中熔铸吉林烙印。

打造时尚休闲文化。青春一族是避暑休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追求时尚对这一群体最有吸引力和认同感。要立足现代青年群体,结合消夏时尚需求,以“创新、求异、前卫、流行”为引领,推进避暑休闲与时尚文化相生相促、相辅相成,提升时尚文化的新颖性、前沿性、活跃性,大力弘扬消夜、美食、运动休闲、时尚艺术、音乐娱乐等新风尚,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热情,培树新的休闲观念,提高大众消费品位。

挖掘东北亚多元文化。吉林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在与俄、朝、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多元文化交织融合,不同文明碰撞激荡,形成了独特的东北亚风情,特别是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已具象为吉林标识性文化符号。要进一步提高吉林文化的开放度、外向度和包容性,多元互动,兼容并蓄,以更具特色的东北亚文化引领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打造吉林文旅事业的国际范。

培育低温养生文化。根植于吉林独有的“温润清爽、舒适度高”的气候资源,“物产丰富、品质优良”的康养资源和地处“世界长寿纬度带”的地域优势,充分运用中华文明中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基本理念,倡导科学合理的低温养生生活方式,创新大众养生类型,丰富大众养生实践,培育新型养生文化,以“低温养生”为核心,加速形成资源集成、优势突显、特色突出的新型避暑休闲文化。

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与避暑元素融合发展,不断挖掘、创新、推出新的精品文化旅游景观,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活力;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避暑休闲演艺产品,突出打造延边州《阿里郎花》、吉林市《梦回乌拉》和省歌舞团《人·参》等演艺品牌;创新现代避暑休闲传媒方式,支持和鼓励全省各地拍摄宣传片、纪录片,创意开发以避暑休闲为题材的出版物、游戏、动漫和微电影等,努力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做大旅游载体平台,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二)优化提升“四大”传统业态。1.打造长白山山地避暑新标杆。

建设世界避暑名山。围绕长白山加强综合改革创新,以“规划统筹、要素集聚、提质扩容”为路径,突出“避暑”核心吸引力,增强休闲康养、山地度假复合功能,加快关联产业聚集,优化景区运营管理模式,突出精品化、个性化与标准化,联动区域整体转型发展,全力建设长白山世界级山地避暑基营式旅游目的地。

规划统筹城镇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长白山避暑休闲城镇群”,按照世界避暑度假城镇标准,拓展基营式避暑休闲空间,重点建设和提升二道白河、松江河以及延边、白山、通化等地区的系列特色小镇,发挥长白山作为区域交通集散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节事会议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