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着重发展传统健康体育项目。依托山东山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海洋、航空、汽车摩托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第四节 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推进“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和“海上粮仓”建设。鼓励通过培育推广生物强化作物新品种和加工食品营养素强化,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现状。倡导绿色、营养、健康、美味的餐饮业发展理念,餐饮服务单位配备专(兼)职营养配餐人员,推行营养成份标识。加快健康食品生产开发,重点发展方便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海洋食品等健康食品。全省创建瓜菜、果品、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粮食、棉花、油料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家。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选择我省医药行业优势领域,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海洋药物、中药现代化和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紧密结合的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加强重大新药、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等研发;开发特色海洋创新药物,努力构建海洋生物药物资源库、重点突破海洋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发现-技术-工程-产业”链条,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
提高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中医功能状态检测与养生保健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水平,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促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和国际接轨。
发展特色优势中药产业。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数据库。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在泰山、蒙山、昆嵛山、微山湖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强化中药材质量监管。加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沂蒙山区、胶东半岛、鲁西南及南四湖中药材产业带。开展中药生产工艺创新,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融合,加快发展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药酒、药妆等健康产业。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
第二节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医药产业聚集发展。重点建设济南、淄博、烟台、威海、潍坊、菏泽和阿胶医药工业园等医药园区,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医药产业群,构建分工协作、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升医药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技术升级。到2030年,全省制药装备、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展医疗健康服务贸易,推动医药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30年,全省医药工业主营销售收入达到1.5万亿元左右。
第七篇 健全健康支撑
第二十一章 健全健康政策支持
第一节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将健康融入全省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各项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制定健康影响评估指南,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组织作为第三方进行决策健康评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健康听证、质询、公示、论证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康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节 完善健康筹资机制
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利用率。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拓展投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建立医疗健康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领域,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第二十二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一节 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第二节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落实政府在资源配置、筹资机制、支付制度、监管机制、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运营管理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效率。
第三节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等新模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基本医保住院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
第四节 优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和使用环节改革创新。优化供应链集成管理,促进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推进流通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服务延伸,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推进“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发展,合理调配线上线下资源。构建科学的药品、耗材采购监管服务和价格全过程追溯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医药流通网络,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