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健康元素全方位融入到公众生产生活,以社区、农村、学校为重点,以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和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为抓手,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知识传播,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借助广播电视频道开设一批公益健康栏目,报刊报纸推出一批健康专栏,拓展健康教育新媒体宣传渠道,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健康教育基地,每个村(社区)建成一个健康教育专栏。到2030年,全省8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标准,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第二节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健全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形成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将健康素养纳入高中以上入学和各类入职等测评体系,将健康素质测评纳入教育测评体系。把握健康信息传播主渠道,探索建立健康顾问审核机制,打击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将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融入医疗机构诊疗全过程,强化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实现全程健康管理。到2030年,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开,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
第六章 塑造健康生活方式
第一节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即定期进行一次健康评估,自觉控烟控酒,适度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量,促进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与健康心理。倡导“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指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发展壮大基层健康指导员队伍,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能和辅助用品,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
开展健康状况评估。推广体重、腰围、血压等健康指标自助检测。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血糖血脂检测、口腔检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规范常规体检服务,建立行为危险因素评估、体格检查和健康干预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机制。
强化控烟控酒。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推广戒烟热线,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遍开设戒烟门诊,党政机关、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和健身场所全面建成无烟场所。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实施有害使用酒精监测。到2030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高风险饮酒比例降低到10%以下。
推动减盐、减油、减糖。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建立完善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机制,完善社区公共营养和临床营养干预体系。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降到9克以下。
促进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心理。倡导终身口腔健康理念,加强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健康服务。普及维持健康体重知识,引导居民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开展自我体重管理。推动医疗机构开设医学减重门诊和运动指导门诊。推广健骨操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保健操。发挥专业机构作用,提高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与治疗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开设心理咨询室。到2030年,实现社区与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所有县(市、区)将心理援助内容纳入12320热线,所有学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用人单位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岗前和岗位培训。
第二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药物滥用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将未婚青少年纳入免费避孕服务范畴。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完善戒毒服务,健全戒毒等管理体系,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完善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规范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增强药物依赖的治疗服务。
第七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一节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