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实施意见》指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到2022年,州(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到2022年,争取9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且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0%以上;建设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等。
《实施意见》明确要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20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4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到2022年,90%以上的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不少于10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到2022年,75%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建成不少于2个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推广30项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推进中西医协同协作,到2025年,建成20个省级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推广40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加快提升中医药应急处置能力等。
《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道地药材科学规范种植生产;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与监管,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支持替代品研发利用;加快云药品牌培育;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等。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加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到2025年,遴选培养15名中医药领军人才、6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120名中医药后备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
《实施意见》明确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精华传承发展,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经典名方、口传心授等医药资料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突出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科技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等。
《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科学设置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将本实施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等。
以下内容来源:云南发布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省、州(市)、县(市、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省级中医医院提质扩容,依托省中医医院建设省民族医医院。到2022年,州(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不少于医院床位总数的5%。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
(二)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实施基层中医药提质增效工程,到2022年,争取9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且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0%以上。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类专业医学生和招收中医专业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推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有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可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落实国家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政策。
(三)建设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逐步实现对中医药服务精准高效监管。
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到2025年,申报建设1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不少于5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5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20个分中心,15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妇科、针灸、推拿、肿瘤、心脑血管病、肺病、脾胃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专病。加强傣、藏、彝等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20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4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五)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应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室。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开展治未病服务地方标准制(修)订。到2022年,90%以上的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不少于10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六)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支持中医药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中医康复器具。加快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2年,75%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建成不少于2个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推广30项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