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节的喜庆气氛正浓,在中国各地,人们纷纷带着真诚的祝福互相拜年,一股“健康拜年”的新风也开始兴起,渐渐取代了“吃喝”的老传统。
家住安徽合肥肥西县的黄友贞阿姨今年春节松了一口气,亲朋好友们在节前达成一致,不再一家一户地摆“流水席”了,近的聚在一起一顿饭,远的微信拜年,节省出的时间或是各自在家休息,或是结伴出门休闲。
“往年的旧风俗是挨个上门拜年,客人要带大包小包的年礼,主人要准备八荤八素16道菜,从初一到元宵节,我做饭洗碗比平时更累!”黄阿姨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谓之“拜年”。而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但在许多地方,拜年的主要内容成了“吃喝宴”,变成佳节的负担。
大年初一早晨,安徽省淮北市通往相山公园的主干道人流涌动,摩肩接踵。在这个小环山而建的公园里,市民们大多亲戚朋友结伴而来,穿上运动服,换上运动鞋,爬山、踢毽球,用健康的方式热火朝天地团拜新年。
“我们剑道馆从初一到初七每天下午都正常开放,大家一起用剑道稽古的方式互相拜年,锻炼体魄,又交流增进了情感。”合肥初心会剑道馆会长刘绘平说。
对此,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范和生表示,拜年方式的转变是当前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结果。
“过去我们崇尚厚礼、请宴,是因为在资源缺乏的年代,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家庭生存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急速发展,我们步入了吃穿不愁的年代,这种馈赠很容易就成了多余的负担。”他说,“而涌现出的新的健康拜年方式也彰显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取传统社会之精华,保存和发展新的年俗,将更有利于弘扬春节的喜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