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举行发布会(2)

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举行发布会(2)

发布:2021-03-04 19:16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谢谢央视记者的问题。刚才我前面开场白时讲了一些,这里有一些数据。首先,“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

谢谢央视记者的问题。刚才我前面开场白时讲了一些,这里有一些数据。首先,“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研发投入强度2020年预计会达到2.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2020年预计超过1500亿元。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会超过60%,实现预期目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居到2020年的第14位。整体上,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我们的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是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自主,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还比较薄弱。二是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的能力还不够高,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同时,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够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怎么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还有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团队缺乏,以及科技界的作风学风,都需要不断提升或者改进。

面向“十四五”,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一是围绕推动产业链高端化的问题,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前沿技术部署,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育种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二是围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三是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应用。四是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进污染防治、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五是围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重点,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显著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链整体效能,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关注到,前期国家在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刚才您也提到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破除“四唯”、改革人才评价等取得了很大进展,我想请问目前这些具体的进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推出哪些改革举措?谢谢。

王志刚:

谢谢。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所以人才在整个创新驱动、在科技发展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各项研究的主体,所以说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我们坚持这样一个思路,以科研人员为中心,依靠科技人员,服务创新主体,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具体就是构建以信任为前提、激励和约束并重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分类评价,坚持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实效来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倡小同行评价。注重科研人员的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要坚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着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激励更多科研人员主动投身科研事业,潜心开展科学研究。并且根据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同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对科研人员要营造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一些科研生态和服务的方式。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分类评价工作,以评价为指挥棒,评价的标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进行评价。

一是开展“四唯”清理行动。我们这里讲的“唯论文”,这个“唯”是因为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了。论文本身是好东西,我们搞科研活动,在研究阶段,有新的发展、有新的规律总结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发表论文,把科研成果固化下来并且和同行进行交流。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就走向了问题的反面,走向极端了,所以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不唯”,但是我们还是提倡,年轻人刚开始搞科研的时候,能够写论文就是好事,高水平的科学家应该提供高水平的论文,但论文一定是自己科研活动的结晶。

二是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的做法。很多已经当了院士、当了教授的高水平科学家,实际上他们当初在做科研的时候,可能没有今天这些帽子。现在我们强调不“唯帽子”。今后中国的科技、人类的科技都是要靠年轻人的,如果唯帽子,对人才脱颖而出是很大的一个约束,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是看科研活动、科研成果,而不是看帽子,更不能简单挂钩。

三是为科研人员减负,要减轻负担,让他们专心搞科研,政府更多的是服务,而不是去干扰。推进科技计划表格精简,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减少科技计划检查,促进科技信息共享。总的讲,这些改革都是通过一些小切口,能够产生对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实实在在的减轻负担和针对性的服务。在各部门、各地方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人才制度改革和评价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科研人员的获得感也在增强。去年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我们新闻界也做了调研,科技部开展的科研人员减负七项行动,获得了很高评价,在各项改革中间反映良好的程度也是排在前列的。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坚持改革为了科研人员,坚持改革依靠科研人员。科技部定期和不定期地听取科研人员的一些意见、建议、诉求,通过座谈会和我们主动调研等方式,及时和他们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获得感能够最大化。这样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在“破”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科技界作风学风建设,强化科技工作与教育工作的统筹衔接,完善细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基础。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