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人民医院第一例自体肝移植手术患者泽仁拥章(左二)术后恢复很好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30日讯(李锐 李欣耘 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又被称为“虫癌”,四川甘孜州是高发地区。9月28日上午8点半,25岁牧民泽仁拥章来到甘孜州人民医院做肝包虫手术术后随访,无需舟车劳累,她就能看上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的专家。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华西-甘孜”包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据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介绍,包虫病是藏区常见且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主要致贫因素。近年来,川大华西医院成功探索出了“华西-甘孜”包虫病防控体系,通过创新“一网双模”的新模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生队伍,提高了当地包虫病防控能力。目前,甘孜州人民医院已有7位可独立完成半肝以上复杂包虫病手术的专业人才以及两个包虫病手术团队,肝包虫患者留在当地就能得到规范的治疗。(“一网双模”:“一网”即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双模”即“在线”“在位”相结合的模式)
华西包虫病防治多学科团队通过远程网络为甘孜州人民医院的一名肝包虫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在线:
远程医疗协作网让分级诊疗落地 包虫病患者家门口看华西专家
9月29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生们正在通过远程网络平台进行病例讨论。据了解,当甘孜州的医生在遇到一些肝包虫病患者情况复杂或者是拿不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平台让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会诊。“通过具体病例的会诊,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可以学到很具体很实在的东西。”甘孜州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学习,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明确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甘孜州人民医院的一位31岁肝包虫病人就是远程网络平台的受益者。据了解,他的病情复杂,当地医生无法明确治疗方案,通过与川大华西医院肝包虫多学科诊治团队视频连线,成功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远程会诊,明确了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
据了解,早在2006年,川大华西医院就与甘孜州人民医院进行了远程网络合作。从那时起,华西医院就以“实时互动双向视频”的方式开展持续化远程培训,同时还提供远程实时交互式会诊,“面对面”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开展远程手术示教直播,使藏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突破时空壁垒,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华西医院已累计远程培训甘孜州医务人员70160人次,远程会诊达1960例次。其中,仅2017年,包虫病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就已高达243例。
川大华西医院的远程医疗网络还在分级诊疗的实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介绍,华西医院通过远程网络构建起了华西-甘孜州人民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四级协同分级医疗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将各级医疗机构联动起来,促进级诊疗的落地。而甘孜州人民医院作为华西远程分中心,则是整个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通过甘孜州人民医院向下辐射,形成了覆盖甘孜州全域的远程医疗协作网,为四川藏区包虫病患者打造了连续性、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四级协同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即便在乡镇卫生院的肝包虫病患者,也可以在家门口就看上华西的专家。如果病情严重,则可以通过四级协同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逐级上转,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华西医院还致力于完善肝包虫患者术后随访体系建设,针对复发后的肝外包虫病患者引入相关临床专业进行防治。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