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一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 刘刚
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 王学义
心脏健康为何在冬季频亮红灯
近日,记者在河北省省会部分大医院心内科门诊了解到,入冬以来,心内科门诊每天接诊人数明显增多,病房床位也处于紧张状态。“每到冬季,是心内科医生比较忙碌的季节。”刘刚介绍说,自2015年12月至今,河北医大一院心脏中心日门诊量都在170人左右,4个病区的150张病床都在满负荷运转。患者年龄大都在五十岁以上,但也不乏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有一名三十岁出头的男性患者,曾因心梗在北京安装了两个支架,最近,又突发心梗,只得又装了第三个支架。
冬季为什么会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节?刘刚解释说,冬季一般是指每年11月到来年3月这段时间,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冬季里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其中最容易发生的是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等。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天气寒冷,人体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第二,身体寒冷,需要加大产热量,同时心肌的耗氧量增加,此时就增大了心肌缺血的几率。第三,室内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第四,冬季气候干燥,血管阻力及血压升高,人体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可见,寒冷干燥的冬季使人体的防御功能和抵抗力大大降低,对人的心血管健康的确是个考验,本身就有冠心病的人群更容易中招。
“需要提醒的是,冬季里人们的有些生活习惯也不利于心脏健康。”刘刚指出,许多老年人都习惯一大早起来遛弯锻炼。然而刚起床时,人体神经系统还处于抑制状态,一起床就到户外运动,神经兴奋性会突然增高,加上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心内科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冬季晨练不宜过早,应等太阳出来后再去锻炼。另外,不少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较多,再加上冬季活动减少,就易造成血脂增高、便秘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尿失禁、前列腺疾病,害怕上厕所,不敢多喝水,使得血液黏稠度上升,也增加了心脏病的发病几率。
年轻不是理由,投资血管健康要趁早
就是“时间就是心肌”。
刘刚介绍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内科医生呼吁公众:保护心脏,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心脏供血。而保护心脏供血,就必须保护好心血管,及早为血管健康投资。他举例说,美国对朝鲜战争的300例士兵尸体解剖发现:77.3%的人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39%的人有导致血管狭窄的斑块,而这些士兵的平均年龄22.1岁。
“年轻人不要自恃年轻就忽视健康。”刘刚指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吸烟,过度饮酒,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再加上血压、血脂等这些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么,沉积在血管内的斑块就会越来越多,血管承受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血管就好比越吹越大的气球,总有一天血管内的斑块发生破裂,造成心血管意外。所以,预防心脏病,关口要前移,一定要在18岁以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保持心态平衡。如果到四五十岁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就悔之已晚。
血管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心脏的健康。刘刚解释说,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它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器官。作为人体的“泵”器官,它负责将血液运送至身体的每个部分,对人体进行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的运送与排出,维持我们每天的活力。但是同时,强大的心脏对于人体来说,同样也很脆弱,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保护。心脏在向外界供血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营养支持,而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叫做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从开口到分叉前的一段血管叫做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分叉后,分为两支,叫做前降支和左旋支。右冠状动脉主要是一支,到最后分为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
“这些血管负责给心脏供养,是保证人体心脏工作的‘勤务兵’。”刘刚强调说,心脏对缺血非常敏感,如果这些血管中发生斑块堵塞造成了血液的“交通拥堵”,就会导致心脏的供血量减少。一旦心脏缺血达到一定时间,即对身体各项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人体就会出现从轻微胸痛到心脏骤停的各类症状,严重时会危及人体生命。心内科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像关注血脂、血压、血糖一样关注心理
外晒太阳。
加强营养,均衡维生素的摄入。冬季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在情绪低落时可以吃些巧克力,饮些绿茶、咖啡,也有兴奋神经、改善心境的作用。
调整心态,放下压力。冬季更应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多听听音乐,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工作之余应注意放松,多和朋友交流,多培养兴趣爱好,做一些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总之,要保持心理平衡和精神愉快,以防止心脏急症的发生。
“提到心血管疾病防治,我们都会反复强调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其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刘刚指出,近年来中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老年人不同,中青年人心梗多与脑力劳动过度、争强好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接诊的这部分患者大都合并心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发现,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焦虑压抑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遇到危机时,它就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紧张、发怒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特别是冬季,天气寒冷、雾霾天横行、难见阳光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再加上年底工作繁重、劳累、压力大等,使心血管处于高压之下,容易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心理因素决不可忽视。
如何调适不良心理?王学义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适当的有氧运动。体育锻炼能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提高大脑内啡肽浓度,缓解紧张、焦虑、抑郁、激越,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散步、做瑜伽、跑步、打太极拳等健身运动都对缓解心理焦虑和抑郁有所帮助。还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运动,培养活泼开朗的个性。
多晒日光浴。经常沐浴阳光能抑制大脑中松果体释放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睡眠节律,使人精神不振、嗜睡、思维迟钝。因此,冬季应尽可能多到户
改变人的性格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