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部位保健 > >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6)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6)

发布:2019-06-10 06:25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3.完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机制。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建立集咨询、预防控制、宣传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区域内出现的病媒生

  3.完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机制。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建立集咨询、预防控制、宣传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区域内出现的病媒生物问题,实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100%网格化管理。建设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示范社区,规范基层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开展监测技术研究,推行绿色环保的综合防治新技术,规范并有序发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市场化服务。到2020年,各区均建有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示范社区。到2030年,全面建成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网络,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内。

  (二)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1.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工艺过程、城市建设和管理、农业及生活服务业等领域综合治理,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氨(NH3)等5项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实施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和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再生水等水资源调配、补给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水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布局,开展噪声污染治理,加强固定声源监管,完善施工噪声管理,分类防治噪声污染。加强环境健康长期效应的分析研究,及时发布研究成果。到2020年,大气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6%。到203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保障供水饮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控。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及重要功能区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联村”等集约化供水方式,推进城乡供水协调发展,确保供水安全。加快破解小区内部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管理难题,消除“最后一公里”的供水安全隐患。到2020年,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新城达到1.2至1.3。到2030年,本市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

  3.建设绿色景观休闲空间。扩大森林绿地面积,着力构建青山为屏、森林环城、九楔放射、四带贯通、绿景满城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格局。完善休闲公园体系、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平原地区城郊森林公园体系、浅山休闲游憩带、跨区域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进一步拓宽森林游憩和体验空间,增强森林的健康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实施健康绿道工程,推广绿色慢行健身方式和森林文化理念,推进森林疗养示范区建设,打造京城绿色生态圈、近郊多元休闲圈、绿色和谐发展圈,逐步建成“环带成心、三翼延展”的空间结构。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到2030年,本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8平方米,力争建设1000公里市级绿道,示范带动1000公里区级及社区绿道建设。

  4.提升城乡市容环境质量。加强景观环境、城市照明、架空线、地下通道等综合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对重点老旧小区、大型居住社区、背街小巷、学校、医院、商圈、文体场馆周边进行景观提升,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公厕升级改造。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到2030年,实现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无差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

  (三)营造安全和谐社会环境

  1.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法规标准,依法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强化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符合市民消费需求、布局合理、辐射城乡的食品物流配送网络。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餐饮服务全过程监管,稳步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严格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制度,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加强监管。

  2.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着力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形成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加强职业病防治,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统一高效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管理机制,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注重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卫生监管中的作用。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保持在0.036人/亿元。

  3.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增加道路安全设施,强化交通安全监管和治理,倡导文明出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完善无障碍交通设施,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保障。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社会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宣传。完善意外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加强老年人和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减少交通伤害、溺水、中毒等事故发生。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到2030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

  七、发展多元化健康产业

  (一)支持多元化社会办医

  1.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支持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投资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举办产科、儿科等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个人开办诊所。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学科研和继续教育项目,参与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社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