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航空工业设备工程:把航空强国使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航空工业设备工程:把航空强国使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发布:2021-06-22 19:1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国航空新闻网

航空工业设备工程:把航空强国使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2021-06-22 17:30:41 中国航空报

航空工业设备工程:把航空强国使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一手托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使命,一手托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场职责,作为一家航空军工央企,这是我们应有的担当。”航空工业设备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光,带领着他的团队,立足当前、谋篇未来,以改革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设备工程公司前身是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设计处设备室,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时诞生,70年来,致力于航空地面支持专用设备的研发、基础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用一项项工程,默默支撑了每一件航空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近年来,王世光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清醒研判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锐意创新,把公司带上了从试验设备到高端装备、从咨询设计到全价值链的转型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这个500人左右的科技创新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64亿元、利润5.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

未雨绸缪保军使命研发先行

“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装备做支撑。我们必须提前部署、提前筹划,从而满足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王世光说:“有人说我们是小公司、大贡献,保军强军是我们公司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职责。对于使命工程,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近年来,设备工程公司捷报频传,出色完成了多项重要的航空重大试验设备工程,对推动我国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5月26日,航空工业气动院FL-62风洞开始承接型号试验,试验表明,风洞流场稳定,试验数据精准,标志着FL-62风洞已达到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公司深厚技术储备的结果。这要得益于王世光提出“研发先行”的科研战略。

早在2008年初,通过研判内外部发展形势,王世光意识到,大型风洞试验设施是未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未雨绸缪,他专门抽调技术力量对大型风洞试验设施进行技术研究。当时距离FL-62风洞的立项批复还有4年时间。

在这4年时间里,公司广泛搜集、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风洞的技术资料;对标世界一流风洞的建设目标,梳理了关键技术节点及技术路线,针对10余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并自筹资金建设缩比验证试验台,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正因为有了前期扎实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经过长达12年的研制之路,2020年项目顺利交付,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FL-62跻身世界先进风洞行列,设备工程人再次亲历了“国之重器”的诞生。

如今,我国已经发展到与国际航空强国同台竞技的阶段,航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没有参照系的‘无人区’。为了满足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王世光带领团队坚持“研发先行”的战略,与建设单位一起,提前介入、预先研究,立足于掌握重大、复杂试验设备设施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面向2035年建设航空强国的目标,公司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加,截至目前,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5%以上,而同步预研的投入占公司研发投入超过40%。稳定的研发投入,使公司有在大型全机气候试验室、航空发动机高精度矢量台、高空模拟试验舱等一批复杂航空试验装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保障了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

居安思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设备工程公司,从航空工业规划下属的一个研究院发展成为独立公司,创造了连续18年盈利的奇迹,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公司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王世光心里想得最多的,却是“居安思危”。

“保军强军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但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实现民用领域产业化拓展。随着国家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优化阶段演化,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公司也迈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王世光如是说。

按照“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原则和“高端装备项目规模化、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高附加值项目服务化”方向,王世光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分析公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在巩固传统领域基础上,依托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两个拓展方向:技术拓展和产业拓展。

设备工程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按照“三同”原则,有序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业务的应用拓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20年9月30日,基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的技术积累,公司集中优势力量,顺利取得中国重型燃气轮机试验验证基地项目核心设备的总承包,实现了公司燃气轮机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设备工程公司立足航空,依靠公司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业务,实现了军工技术向重燃、建筑、地面交通、船舶等民用领域的延伸应用,拓展了众多“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业务。

与此同时,王世光还着手谋划公司未来长远发展,沿着“三高”方向,对公司的优势技术进行孵化,在复合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产业化拓展。

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洞察力,王世光精准预测到,未来,航空、汽车等高端装备领域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公司精准决策:以大型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大空间温度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发复合材料热压罐产品。得益于对市场的精准预判,公司的复合材料生产设备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业务规模从“千万元”量级跨越至“亿元”量级。另外,公司瞄准民用飞机、汽车、风电叶片等高端应用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掌握了大尺寸热压罐研制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端制造设备的国产化。

随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王世光和他的伙伴们紧跟国家战略,加紧谋划,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精密铸造工艺为核心,开发了精密铸造自动制壳线,以大空间空气调节为技术核心开发了大型自动化喷漆生产线等智能制造机电产品业务。公司的精铸制壳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几年的艰苦耕耘,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在2020年实现营收平衡,2021年一季度新签合同额超过2020年全年指标,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们选择的这两个产业化拓展方向,在制造业有广泛的基础运用空间。”王世光说:“传统业务我们是‘专业化定制’,复合材料和智能制造就是真正的产业化发展了。这两个领域把公司带上了从试验设备到高端装备、从咨询设计到全价值链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党建模式筑牢企业发展的根与魂

王世光始终牢记军工央企的职责,他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要把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记在心上、落在实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