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心理创伤与新型冠状病毒结伴而来,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应对

心理创伤与新型冠状病毒结伴而来,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应对

发布:2021-02-09 19:18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是得知这种肺炎可以“人传人”之后,人们的焦虑、恐惧情绪逐渐蔓延,有抢口罩的,有大量囤积大米的,有动不动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是得知这种肺炎可以“人传人”之后,人们的焦虑、恐惧情绪逐渐蔓延,有抢口罩的,有大量囤积大米的,有动不动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的,还有非理性抵制湖北人、武汉人的……

心理创伤与新型冠状病毒结伴而来,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应对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已对防疫期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干预指导原则。

  同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心理专家表示,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因为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且仍在发展,所以人们通常会处在一种慢性的应激状态。

  他们分析了面对疫情,人们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绪、生理、思维、行为变化,教大家如何应对。

  1、情绪反应

  焦虑与恐惧: 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我们中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对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令自己难以放松。同时,也有许多人为了应对眼前和未来的困难,反而会因为焦虑而比平时更加精力旺盛。

  怀疑、疑病: 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20%左右的人会担心自己已经被感染新型肺炎了。我们会因为病毒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或他人的卫生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有着更多的怀疑,甚至会在去医院就诊时怀疑各种检查结果和医生。

  悲伤、抑郁: 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10%的人会出现抑郁情绪。随着疫情的不断严重和持续,我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绝望,对父母不采取防护措施而感到委屈、伤心,仿佛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济于事。而这些都会令我们感到悲伤,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觉得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并变得更容易哭泣。

  愤怒: 我们还会因为原先生活/工作/社交节奏和计划被打乱、本来便宜的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患者逃离等不稳定因素,感到烦躁、怄火、愤怒。

  愧疚: 虽然许多人离疫区较远,自己也未患病,但有可能因为来自疫区的新闻,以及身边亲友健康状况的波动而感到愧疚不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甚至会认为患病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易波动: 在疫情压力和其他压力与事件中,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为波动,变得更容易受到惊吓或恐慌。

  精疲力竭、麻木: 当我们长期处于压力中,而自己的应对或他人对自己帮助无法缓解自己的困难时,我们的生理资源或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我们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更加专注自己的状态、照顾自己,来让自己恢复起来。

  “英勇无比”: 很多人会在病毒和疫情前变得情绪高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懈可击。但我们对疫情严重性的否认和对自己的自恋并不能帮助我们抵抗病毒、变得更健康。这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表现,十分值得重视!

  2、生理反应

  压力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它们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情况。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20%的人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腹痛、腹泻,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以及胸闷、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等身体变化。

  总体来说,这些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无大碍。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家需要将自己在压力中的生理反应与患生理疾病后出现的生理反应做出区分。若对自己的生理反应没有把握,则可以参照疑似感染的相关症状,或在线上平台问诊。

  3、思维反应

  压力对我们心理的影响还体现在了我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上。我们会因为怀疑,对自己或他人的各种变化变得更加敏锐,也可能出现往坏处解读各种信息、夸大严重后果和低估自己应对能力的倾向。比如可能我们咳嗽两下就立刻怀疑自己得肺炎了。这种念头不像以往一样轻易消失,并且我们会感到不能控制地反复去想有关感染肺炎后的严重后果。

  同时,我们对压力和情绪的应对会不停占据我们的大脑资源,让我们分心,所以我们的记忆力会变得不如以往好,会出现爱忘事的情况。“我要干嘛来着”可能是我们在这几天经常说的话。

  4、行为反应

  在压力中,随着我们情绪、生理和思维的改变,我们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回避行为: 我们会因为我们对病毒和疫情的担心和恐惧不再去一些我们平时可能会去的地方,比如医院、超市、菜市场等。适当且必要的回避行为是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的。

  强迫行为: 由于压力,我们会变得怀疑,并想要更多的确定性,所以我们可能因此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比如频繁、持续地洗手,不断喷洒酒精消毒、不停地检查口罩的佩戴、不停刷手机以获取最新信息等。

  睡眠变化: 我们的睡眠会随着我们的心理变化而减少或增多,比如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入睡,睡得很浅,半夜经常醒来,做噩梦,或在第二天过早地醒来。

  借助物质: 我们为了应对压力,可能会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吸烟、饮酒,或使用精神类处方药,来帮自己缓解或回避痛苦的感受。

  人际变化: 由于心理变化,我们可能会在与人交往中(无论是面对面时还是在网上)变得更加易怒,发生冲突,或更加疏离,只想要一个人呆着,拒绝他人的帮助或无法帮助他人。此外,我们还可能出现一些从众行为,比如通过吸烟、喝酒、放鞭炮来“消毒”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缓解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1、接纳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