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儿童心理问题早识别早干预

儿童心理问题早识别早干预

发布:2021-02-10 19:2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目前,人们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各地中小学都出现了很多跟儿童心理问题相关的事例,比如说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甚至有些自伤和伤人的行为,追根究底,都跟心理相关。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家长对此有哪些认识

目前,人们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各地中小学都出现了很多跟儿童心理问题相关的事例,比如说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甚至有些自伤和伤人的行为,追根究底,都跟心理相关。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家长对此有哪些认识误区?如何进行识别和早期干预?寒假来临,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张丽蓉带大家进行了解。

◆误区1: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欠管教

通常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习惯,家长都会认为是没有管教好,打一顿就好了,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心理行为问题。

对此,张丽蓉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力量。”打骂虽然可能短时间内有效果,但是它对孩子产生的作用主要是畏惧或者是恐惧,而不是内心里面的认同,不能内化为他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再遇到同样的事件,如果在没有监督或者没有惩罚的情况下,他就会做不被允许的事情,这样其实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而且,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探索的能力都会更低,同时,打骂的方式也会影响亲子关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的效果也是会打折扣的。

◆误区2:有心理问题就是“变态”

有的家长认为,看心理专科就表示我的孩子心理有问题,是“变态”或“神经病”,不愿意带孩子就医。

张丽蓉说,心理咨询是针对于正常人群阶段性的情绪,并不是有心理病态才需要去看心理专科,当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帮助时,就可以去寻找心理医生。其实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不知不觉就做了一次心理咨询,比如你在向你的好朋友倾诉你的苦恼时,也许你的好朋友什么也没有说,你倾诉完她也没有给你任何的帮助和建议,但是往往你会感觉心里舒服很多,其实你已经进行了一次不完整意义的心理咨询。当我们的心灵感冒了,去找医生看看,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尽早进行心理疏导或者治疗,是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事件。

◆误区3:心理问题一定要药物治疗

张丽蓉分析,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及家庭养育指导得到改善和矫正,当然,如果需要结合药物治疗的,那么遵从医生的建议肯定效果会更好,比如多动症,目前的研究就是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行为干预是效果最好的,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是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定需要用药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误区4:看心理专科有医生就可以了

张丽蓉说,有时候,家长改变了,孩子也就随之而改变,所以,如果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去学习和进行相应的改变,效果往往让大家很惊喜。

◆误区5:心理素质高就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张丽蓉认为,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效果是最好的,有时候自己确实也可以进行自我疏导,最终也肯定是需要学会自我的调适,但是如果有人帮助一下,能够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误区6:咨询一次就应该解决问题

张丽蓉称,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一般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要解决问题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流派,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会有不同的疗程,短的可能几周,长的需要数年。

◆误区7:心理咨询就是简单地聊天

张丽蓉解释,心理咨询和治疗绝对不是单纯的简单聊天那么简单,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是会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语言语气、肢体动作等进行判断,需要运用到比如精神分析、行为理论、认知理论等策略和技巧。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李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