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发布:2021-01-24 19:2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试频率较高,可能以例子型单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试频率较高,可能以例子型单选、概念型单选进行考查,在备考过程中主要以例子型单选进行备考,因此需要把握每个概念的关键词以及掌握相应的例子。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分为很多种,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感觉适应现象也有多种。

首先,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例如,我们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关灯后的剧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可隔了一会儿,眼睛慢慢对室内暗光适应了,就能清楚看见室内的物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例如,我们从电影院走出来,已经完全适应黑暗环境的眼睛感到外面的光线太强,十分耀眼,可隔了一会儿就能清楚看见周围的物体了,这一过程就是明适应。

当然也存在其他感觉的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肤觉的适应;如戴着眼镜找眼镜、戴着手表找手表是触觉适应;如刚走进一个机器隆隆的车间,感到声音特别响,人们相互说话都听不清,但过一会就适应了,这是听觉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白粉笔字写到黑板上就很清楚,写到白墙上就看不清;用红笔批改作业比蓝笔批改作业清楚,这种现象就是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吃过糖后再吃苹果或桔子,就会觉得苹果或桔子不好吃,没滋味或很酸;而吃了桔子之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种现象就是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例如,电灯灭了,人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像;声音停止以后,人的耳旁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像。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些感觉失却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如盲人由于丧失了视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就发展其他感觉来弥补这种缺陷,使听觉、触觉变得更加灵敏。

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时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是联觉。在文学作品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里,虽然并没有相应的听觉刺激,但作者在对美景的陶醉中将视觉的欣赏与听觉的感受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以上是对常见的感受性变化规律进行的总结,希望大家可以结合例子进行理解。

中公讲师解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时政】即可查看每日时政新闻+时政模拟

回复【资料】即可免费获取各省备考资料

心理学知识: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