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一名一年级新生趴在妈妈怀里
开学接近一周,两个月的漫长假期让一些学生开学后难免有些不适应,出现了焦虑、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等各种“开学综合症”。有些学生由于习惯了暑假安逸自由的生活一时无法安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也有部分学龄前儿童面对与家长的分离或陌生的新环境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个别家长和老师也存在着“开学综合症”,担心孩子能否融入到集体中或是担心自己的学生能否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如何调节这种应激性的情绪变化?家长和老师怎样给孩子上好心理辅导课?昨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咨询了医院心理门诊的专家,听听专家怎么看待“开学综合症”。
问题表现:不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整作息,出现焦虑不安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所中小学后发现,部分学生面对开学存在着一些不适反应。下午4点左右,济宁学院附属小学门口聚集了很多来接孩子的家长,一位一年级新生的妈妈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比较外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有点难过,舍不得跟父母分开,现在上小学好多了。“放假她在家根本呆不住,盼望着早点开学,提到学校她就会很兴奋。”对于这种状态,她反而担心孩子太贪玩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刚接到孩子的王先生正在询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孩子一脸的茫然。据王先生介绍,他的儿子整个假期都还好,就在开学的前几天,孩子有些焦虑,一直说不想上学,“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一时还不适应吧。”
记者又采访了几名初中生,多数学生表示开学后转变角色很快,一部分学生表示需要慢慢调整几天才能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仅少部分学生觉得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初二学生李鑫告诉记者,他感觉暑假过得太快,很多想做的事都没做就开学了,开学之后早上很不愿意起床,上课时还发困,可能是生物钟没调整过来。刚上初一的新生小田表示,他对于突然增加的几门功课有些难以接受,学习上的压力让他感觉焦虑不安。
原因分析:
应激性情绪变化,原因来自多方面
每当开学时,医院的心理门诊就会有不少“开学综合症”的学生来咨询,据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史继红介绍,中小学生表现出的这些所谓的“开学综合症”属于一种适应障碍,就像要面临考试时紧张的情绪一样,是人们一种很自然的应激性情绪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正常状态。大部分学生大约一个月左右就能适应新环境,所以家长不用过分担心。
受作息时间、生活内容、接触对象、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开学后表现出各种情绪的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经过了长达近两个月的假期,学生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由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同时学校纪律使很多学生的行为上受到约束,就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出现焦虑、疲倦等状态。另外,刚入学的新生,由于接触对象发生了变化,在交流和沟通上会存在一定的困扰,也会带给这些学生不安的情绪,一些学龄前儿童会因为担心父母离开而产生分离焦虑。
史继红告诉记者,不同阶段的学生面对开学时产生的心理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入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集中。每当开学时,来咨询的中学生都比较多。最近一名初中生因为假期没作业过于贪玩,上初中后功课突然增加到七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而烦躁,他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反应好像慢半拍一样。刚上高中的学生小文因为要住校,新的住宿环境让她最近总是失眠,一方面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同时她还为三年后的高考而担心,也有极少部分高中教师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而出现了焦虑情绪。
专家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疏导要到位
史继红提醒家长,“开学综合症”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出现焦虑情绪也不要慌张,不要强化孩子的症状,心里要清楚这是正常的变化反应。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做好沟通,可以以身说法,介绍自己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很正常,并且告诉孩子会陪伴他们一起度过。
另外,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要当好孩子们的“心理医生”,及时有效地跟孩子或者老师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入园的孩子来说,一部分孩子会因为害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这时家长应多告诉孩子们只是暂时分开,不会离开他们,同时也要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不要推迟接送孩子的时间,要遵守约定;刚上小学的学生家长最好在孩子开学前的一至两周提前让作息时间规律起来,让他们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步入高中的学生要告诉自己大学是一个远期目标,先给自己定一个近期目标,比如下次考试提高多少分。
老师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介绍一些学校可以提供的活动或者本校的优势,一开始最好先放慢授课速度,让孩子们摸索学习方法。开学后感觉压力大的学生可以通过看课外书、听歌、运动的方式来缓解,也可以多跟同学交流,因为获得同感也是一种释放。如果开学一个月后,孩子依然有焦虑、睡不好觉、不愿吃饭的情况,最好考虑到医院做一些放松治疗,让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