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部分教师出现职业枯竭迹象 教师心理健康引关注

部分教师出现职业枯竭迹象 教师心理健康引关注

发布:2017-07-30 06:28 | 来源:新闻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部分教师出现职业枯竭迹象 教师心理健康引关注

  教师心理健康既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发展、健康生活的客观要求,更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塑造和学业任务完成的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心理学工作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存在轻度和中度的心理问题,极少数的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具体表现为过度焦虑、抑郁,怀疑自己能力,经常体验无助感,有时出现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的症状。有2/3的教师明显感到了职业压力,觉得工作中的烦恼多于欢乐,烦躁、不安、忍不住要发脾气、甚至要放弃工作的想法常表现在中青年教师的身上。有专家指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威胁到教师的职业工作,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枯竭的迹象。因此,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防范教师职业枯竭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职业枯竭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指由持续的工作压力引发的,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和操控的限度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常伴随着从业者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感觉到身体上能量已耗尽、持续的精力不济,失眠、头痛、肠胃不适;工作热情丧失,人际交往冷漠麻木、不关心人;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评价不足,离职倾向显著。

  国外研究表明,职业枯竭现象多发生在助人工作的人群中,如教师、警察和护士等。国内学者进一步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倾向更为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随着人们对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中作用认识的深入,教师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期望教师既担任为学生“传道授业”的知识“传播者”,也要担当学生心理保健的“心理咨询师”、关心学生生活、体贴学生冷暖的“家长代理人”,还要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和教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等诸多角色,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虽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责任感强,希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是大多数教师的心愿,但是,这种近乎于理想的角色期待,还是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日常教学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压力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繁重、岗位工作时间较长。据国内一项统计调查,中小学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达9.67小时,超出我国现行日工作时间的20H,部分学校双休日还要求学生补课和教师培训;二是由升学带来的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争取全班每一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达到学生和家长的期望水平,整个学期教师都在紧张地工作,很少有放松和调节的机会,身心疲惫。另外教育部门组织频繁的各种检查、评比、公开课等活动,也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教育改革带来的心理冲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各项教育管理改革措施的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还是教师队伍的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基础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型的景象日渐清晰。但不可否认,这些变化使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效能感和工作自信心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部分学校实行了教师聘任制,未竞聘上的要待岗、分流,也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从业压力。

  采取多重措施保障教师心理健康

  从职业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谨防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应在明确教师任务角色、提高教师工作控制能力、增强教师工作社会支持作用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首先,学校要帮助教师明确工作中的主要角色,减轻任务负荷。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承担着多种任务角色: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管理者、心理辅导教师、学生思想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等。学校在分配任务时,将工作角色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每名教师承担一项或两项主要任务角色,角色要求要和教师能力相匹配。明确教师主要工作角色的职责和目标,同时,在绩效考核中以教师主要角色的工作内容为主。

  第二,工作中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配权,增强教师工作控制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小工作压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工作控制力,途径有三:一是学校要保障教师真正享有工作岗位上的支配权,尊重教师权力,如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权、任课教师的教学组织权和教学方案选择权、教学管理者的行政权、教研人员的学术独立权等;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三是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执行岗位权力的能力。

  第三,完善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全社会要努力为中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理解、积极进取的教育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学校要创建工作激励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组织文化,形成积极向上、互助合作、情感关怀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个人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工作之余,努力增加与家人亲友共聚的时光,增进他们对自己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总之,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级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能够极大地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宏)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