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高校砍人事件续:5名被砍伤学生生命体征平稳
12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生汪某某携匕首冲进教室,先后刺伤6名在校女学生,造成1人死亡。
“听说有3个重伤,不知道情况怎样!5个孩子还好吗?”昨日,看到本报对汪某某砍伤同学的报道后,有市民打来电话询问。
“昨晚,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守在手术室门口,无比焦急和担忧。一直等到很晚,直到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得知同学们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后,才稍微轻松点。”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的张姓同学告诉记者。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医院给5名伤者做手术的医生,他们告诉记者,经过12日晚多科室努力救治,目前5名伤者生命体征平稳。
记者 楚田(春城晚报)
分析
12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生汪某某携带匕首冲进教室,先后刺伤6名在校学生,造成1人死亡,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进校园:大学生心理状况为何如此堪忧?大学生“心病”该由谁负责?
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认为——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把握细微变化帮助调整心态
心理健康
早有“硬指标”
早在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在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
《标准》规定,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实施办法。
按学生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人数不得少于两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
“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同时高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在院(系)及学生宿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
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制度,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网上咨询预约和网络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
学生人数仅1%
“我觉得去心理咨询,就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所以很少有人主动接受辅导吧?”云南大学大三学生刘晓说,从初中开始,她所在的学校就有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配备相应老师,但是极少见到同学去咨询,咨询室似乎没起到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接受现场心理咨询的人数比QQ在线咨询人数要少。”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表示,通过网络咨询,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难度,因为在网络交流中把握学生心理状况不太容易。近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有所上升,每个学期超过100人,但从人数过万的学校规模看,这一比例仅为1%。
“我们经常遇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舍友关系和就业困惑等,一般会进行交流疏导,对于部分情况严重的孩子,会建议家长陪同就医。”
高建昆说,“我个人觉得,设置心理咨询室或者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的方法实际上很被动,出现问题再去解决,只能起到补救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心理监控
把握细微变化
抑郁、焦虑、迷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才能使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的群体不被心理健康问题牵绊?
“做出投毒、杀人等暴力事情,并不是无故出现,平时就可能有苗头了。”高建昆说,几乎所有大学在学生进入校门之后都会做心理测试,并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经济困难、成绩不理想、社会活动能力差等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但不少学校并未持续关注好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目前省内高校大都按教育部规定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中心,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但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把握其心理细微变化,才能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调整心态。“以我们学校为例,每个班有一个心理委员,以班级为单位配合辅导员进行学生心理监控,最大限度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此外,把大学生心理方面有问题怪罪于高校心理教育的缺失不够客观,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者 罗南(春城晚报)
新闻链接
哪些学生易现心理问题?
●成长环境较复杂的学生,比如单亲、孤儿、至亲在监狱服刑、童年有严重创伤等。这类学生的普遍表现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知如何调节各方面事情的关系,比如一心热衷于学生工作或活动,甚至不惜旷课,结果点名缺席、课程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心理波动。
●因为没能实现最初目标,索性消极、放弃。这样的学生普遍存在抗挫力不足的问题,消极应对、破罐破摔,这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类。
●适应能力差,出现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比较多,但也最容易疏导。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上极易引起自卑,再加上经济上的拮据,他们甚至会出现自闭。
●近几年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事例屡见不鲜,电脑控、手机控、微博控……只要手机、电脑不在身边,就会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