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当今社会提起精神病患,人们总会潜意识地认为他们是安插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他们。
“恐惧源于未知”,自2016年1月起,新华网携手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共同打造“精心讲堂”,从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维护等方面进行科普和公益讲座。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心讲堂”,让网友朋友们面对精神病患不再恐慌,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并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人的成功与否,所以心理与精神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才叫“精心”。同时,这两个字也是对从业者们的一种概括和赞誉,他们在用精心的态度来去解决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
在“精心讲堂”中,新华网黑龙江频道会陆续发布心理健康小贴士《人生的49道“心”坎》。在这些精心准备的“心灵大餐”中,会指导准妈妈们如何调整情绪,如何进行胎教?生活中的快乐怎么去获得?中年人如何在职场中进行情绪管理?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心理关爱和心理救助等等,我们将用案例解读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节点,对照别人反思自我,让每个受众最终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讲:我来教你 认识心理疾病
授课嘉宾: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金凤奎
(以下为同期实录)
金凤奎:何为“病耻感”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心理精神疾病有偏见,不少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或者亲人得了心理精神疾病,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呢?
心理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率低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是在普通老百姓中普及率低,甚至连心理精神科之外的其他临床科室医生对心理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和识别率也普遍较低。而在这种低认知率下,老百姓对精神分裂症有着明显的抵触心理,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睡眠障碍也存在着难以启齿的倾向性,我们称之为“病耻感”。很多时候,患者本身及其家属的病耻感会延误心理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其结果是促进了病情的发展,提升了疾病治疗的难度及复发的风险。
“病耻感”是如何产生的
“病耻感”是人们对心理精神疾病的认知缺陷引起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人们普遍认为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精神疾病是不能治愈的,其实,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心理精神疾病的临床治愈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尤其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大大降低了心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第二,人们受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普及,认为心理精神疾病是几乎百分之百遗传的。其实心理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方面,抑郁症在各级亲属中的发病几率为3.6%-14%,精神分裂症在各级亲属中的发病几率为4.3%-16.4%。在面对心理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方面,我们医生并不是束手无策的,通过早期干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有家族史的患者塑造良好的人格和人际环境,以此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最终可以降低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
第三,抑郁症加重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这也是典型的认知误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重度抑郁症可伴有幻听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然而重度抑郁症所伴随的上述精神病性症状多以自责和自罪内容为主,而且保存着较完整的自知力。相反精神分裂症也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是精神分裂症所伴随的抑郁情绪与荒谬的妄想密切相关,而且患者的自制力是明显欠缺的。
鉴于上述原因,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心理精神疾病时,既怕病情会加重又怕见人和看心理精神科医生,往往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
嘉宾介绍:
金凤奎,医学博士,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日本QOL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天津精神医学论坛心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健康心理协会会员。擅长心理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