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众向媒体爆料,南宁市淡村市场部分猪肉摊为了保鲜,竟然在猪肉中添加禁用的硼砂。11月5日,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江南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蹲点暗访后,对部分涉嫌使用硼砂的摊档进行检查。执法人员通过现场快速检测,发现在3个摊点的猪肉抽样检测中,硼砂试剂呈阳性。其中还包括一个挂着“诚信经营户”红旗子的猪肉摊档。(11月6日《南国早报》)
我国新《食品安全法》中明令禁止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因为人体摄入过多的硼砂会引起中毒。黑心商家之所以在猪肉上抹“白粉”,是为了使久置的猪肉恢复“红润”,变得劲道有弹性,不易腐败。
南宁市监管部门这次检查结果,最令消费者“震撼”的是“诚信摊点”竟然也“中招”。“诚信摊点”的诚信荡然无存,连一般的摊点都不如。这深深刺痛了消费者的心。消费者不禁要问:我们还能信谁?
或许有人认为,这次“诚信摊点不诚信”事件实属偶然,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笔者认为,这起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关涉“诚信摊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般消费者大都不知道市场上的各种“诚信摊点”是如何定出来的。笔者认为,如果“诚信摊点”完全是由管理部门“钦点”出来,那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如果“诚信摊点”是经过严格评选流程评选出来的,则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评选过程要公开透明,让所有摊主都有参评机会;二是要制定一整套公平合理、具体详细的评选标准;三是在正式公布“诚信摊点”前应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公众的监督。这样评选出来的“诚信摊点”才名副其实、货真价实,让其他摊主口服心服,让消费者买账。而且“诚信摊点”评选不能“一评定终身”,一劳永逸,应该每隔一定时间重新评选一次。
另外,由于某一摊点一旦获得“诚信摊点”称号,其给摊主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同一般,“诚信摊点”理应在促进商家诚信守法,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此,主管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诚信摊点”的考核及处罚规定,让“诚信摊点”自觉守法经营,信守承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经得起主管部门的严格考核,否则,就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当然,主管部门对丧失诚信的“诚信摊点”的处罚,如果仅仅止于责令整改或摘掉“诚信摊点”牌匾,而无其他让其“肉痛”的经济处罚,“诚信摊点不诚信”事件难免重演。(长江网 李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