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确保台湾食品安全的可行之道

确保台湾食品安全的可行之道

发布:2016-09-21 08:00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台湾彰化地检署日前起诉大统长基董事长高振利等三人,建请法院没收不法所得,并请从重量刑;随后“卫生福利部”决定对大统长基重罚18.5亿元新台币,对另一家黑心厂商富味乡也罚4.5亿元新台币。这一连串“速查、严惩、重罚”动作,充分体现马当局重视食品安

台湾彰化地检署日前起诉大统长基董事长高振利等三人,建请法院没收不法所得,并请从重量刑;随后“卫生福利部”决定对大统长基重罚18.5亿元新台币,对另一家黑心厂商富味乡也罚4.5亿元新台币。这一连串“速查、严惩、重罚”动作,充分体现马当局重视食品安全的决心。但未来能否遏止黑心食品,关键仍在严格检验、彻底执行。

  溯自前年4月爆发塑化剂事件以来,岛内重大黑心食品事件屡见不鲜。10月发生的黑心油事件,食用油大厂大统长基、富味乡,以低价油掺假,尤其这些市占率甚高的大厂,很多都拥有“优良作业规范(GMP)”认证,如今爆发假油风暴,不但使消费者人心惶惶,餐饮业生意大受影响,连带也使GMP的权威性破功,“政府”公信力遭到重创。

  民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在最基本的米与油都接连出问题,人民如何相信食品安全无虞?而观察马当局10多天来的表现,显然未记取两年前塑化剂风暴的教训,以致只能且战且走、一路被动,而无法以一套有效的“锄奸战略”来铲除奸商。

  今年6月“食品卫生管理法”的修法,正是针对这些掺伪不实、胡乱造假的奸商而来,“食安十大行动方案”配套也继之而生。然而,检视“十大行动方案”,究竟落实了多少?以严查重罚来说,在发动油安行动之前,显然看不到任何严查作为,重罚力道也饱受批评。增加人力、妥编预算虽已在做,但食品技师增加名额根本不敷市场需求。

  至于鼓励检举,也是口惠而实不至。“卫福部”提供的检举奖金过低,诱因不足。“经济部”GMP认证商品的检举更是“零奖金”,也难怪连国民党“立委”都看不过去,提案修法要以实收罚锾5%当作检举奖金。大统黑心油事件,更是完全暴露GMP认证的形式主义。可见“政府”因应慢半拍固是事实,但民众更关注的是,马当局对食品的制度化管理能否修补完备?“立法院”6月才大翻修通过《食品卫生管理法》,至今不过才4个月,遇上大统假油事件立刻显得不敷使用,只能怪《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法草率,也暴露了台湾食品安全风波层出不穷的内在因素,包括:一、是立法思维的被动与狭隘,法条往往局限在个案打转,缺乏对体制面的总体思考;二、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马当局以为“重罚”是万灵丹,但落到执行层次却是七折八扣,落于被动;三、行政部门在规范与检验上的失能,无法透过经常性的抽验检查来确认究竟能否添加。

  6月间“立法院”的修法,主要重点在于提高罚责。然而,如果不能对犯罪样态做出更有效而完整的分类与鉴别,一味提高罚锾,就能吓阻奸商吗?以大统油品九成以上造假为例,负责人高振利的胆大妄为、罔顾法令,已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对付如此的无良厂商,需要的难道只是重罚?

  治本之道,必须要企业遵循正道,抗拒追逐短利、暴利的歪道。制度上,要将企业导回正道,马当局必须建构合理、通畅的民事赔偿及足以威吓的行政惩罚。尤有进者,未来马当局将扩大食安保护网,建立三级品管,除厂商自行检验,“政府”卫生单位抽样检验外,将结合业界与民间的力量,要求产品必须检验才能上市。这些做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必然有其正面效益,但能否有效遏制黑心厂商,还得看检验是否严格,执行是否彻底。

  总之,目前台湾食安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检查能力严重不足,让业者心存“我不会被逮到”的侥幸。如果不去抓或抓不到,罚则再重也是只纸老虎。(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潘锡堂)

来源:台海网